又因为不愿意和何进联姻,仕途也基本到顶了......
不过他虽然不咋样,但生的儿子却大放异彩。
碰到董卓乱政,李傕郭汜攻破长安时,大概率已经死去。
当时王谦的儿子王粲,只有十六七岁,与族兄王凯、友人士孙萌一起到荆州去投奔他父亲的师弟刘表。
后来,归降曹操之后,官职最高做到比两千石的侍中。
虽然在官位上没能达到祖父和曾祖父的高度,但在学术,尤其是在文学上,达到空前的高度。
王粲不仅名列建安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
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死的时候,曹丕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
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
于是,一片驴鸣之声响起。
这就是着名的驴鸣送葬......
然而两年后,曹丕就因为魏讽谋反案处死了王粲的两个儿子......
王粲其实和刘表还有个渊源,按历史记载刘表原本打算把女儿嫁给王粲,但是嫌弃王粲长得丑,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王凯。
这个在何方看来,就是明显的春秋笔法。
刘表原本打算把女儿嫁给王粲,从逻辑的角度说,不可能是见都没见,就有了这个打算。
而且刘表184年就在大将军府里和王谦共事,他被何进征为掾属,很多人推测是袁绍走的关系,但从人情世故上来说,王谦推荐的可能性更大些。
毕竟刘表是王谦的师弟,当年也是王谦父亲王畅的杰出弟子。
王畅担任南阳太守的时候,十七岁的刘表就跟在王畅身边,还和王畅有关于节俭和中庸的探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刘家也是山阳人,大概率两家是世交。
所以说,刘表不可能是从来没有见过王粲的,他早就知道王粲个子不高,长得一般。
另外,古人联姻讲究门当户对。
王粲是山阳王氏的宗家,是刘表老师王畅的嫡孙,刘表联姻不可能找分家,而不找宗家。
所以真实的原因,就是刘表想把女儿嫁给王粲,结果王粲文人脾性发作,不愿意。
于是刘表的面子挂不住,而且和王家联姻的事情,可能也已经放出风了。
所以,只能说嫌弃王粲长得丑,于是继续和山阳王氏联姻,把女儿嫁给了分家的王凯。
实际上,这也是王粲在荆州不得刘表重用的原因,一肚子怨气呢。
老子念着故旧情分,不嫌你丑,要招你为婿,你还来劲了。
......
此刻,正襟危坐的王谦,哪里知道何方就着系统图鉴和历史知识,把他前三代和后三代都扒光了。
“诸位,幽州和冀州急报。
渔阳人前中山相张纯,联合前泰山太守张举及乌桓大人丘力居,起兵反叛!”
话音刚落,堂中便起了一阵低低的骚动。
之前虽然都讨论过,也有一些预防的措施,但毕竟那些只是预测,所以当事情真的来临,震动还是在所难免。
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
王谦继续念道:“根据目前的战报,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已战死沙场!
三名两千石重臣殒命,贼兵聚众十万,正围攻蓟县,焚烧城郭、虏略百姓。
更有乌桓骑士数万,冲破边塞,涌入冀州,四处抄略,冀州北部已乱作一团!”
“什么?!
三名两千石战死?
乌桓竟还派兵相助?这……这是要反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