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冲刷过的京津生产基地,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洁净,连空气中都带着一丝清冽。但比阳光更早唤醒这片厂区的,是那重新响彻云霄的、低沉而有力的轰鸣——生产线的脉搏,再次强劲而稳定地搏动起来。
巨大的反应釜如同沉默的巨兽,此刻却温顺地执行着指令。经过连夜调试和最终验证,完全采用国产“曙光”催化剂的新一批“长青一号”新材料,正以超越以往的速度和品质,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诞生。
中央控制室内,气氛与昨日的凝重判若云泥。技术总监王工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但脸上却焕发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光彩。他指着监控屏幕上那条平稳得近乎完美的性能曲线,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苏总,您看!稳定性比用进口原料时提升了百分之八!活性中心利用率更高,副反应几乎被完全抑制!这‘曙光’……简直是神迹!”
苏雨晴站在屏幕前,看着那代表着绝对掌控力的数据流,心中悬了数日的巨石,终于轰然落地。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操控台面,仿佛能透过这些冰冷的机器,感受到那股新生的、澎湃的力量。这不是简单的恢复生产,这是一次蜕变,一次从骨骼到血液的彻底革新。
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但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的光芒,比窗外初升的朝阳更为炽烈。她知道,这条生产线的胜利,不仅仅意味着他们打破了奥本海默的原料封锁,更意味着,“长青科技”真正将核心命脉,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公司上下。原本因连续打击而有些低迷的士气,如同被投入滚烫油锅的水滴,瞬间炸开,沸腾起来!车间里,工人们的腰杆挺得更直,操作动作更加精准有力,彼此交换的眼神中,充满了扬眉吐气的自豪感。
“我就知道!林总肯定有办法!”
“用咱们自己的东西,比洋鬼子的还好!看他们还怎么卡脖子!”
“这下好了,生产线稳了,心也稳了!”
压抑了太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释放。这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基于绝对实力产生的、坚实的信心。
傍晚,林长青从境外处理完原料矿的紧急事务,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他甚至没来得及回办公室换下沾染了仆仆风尘的外套,就直接来到了生产基地。
他没有去控制室,而是径直走进了轰鸣的车间。苏雨晴得到消息,也立刻赶了过来,两人在巨大的反应釜下相遇。
机器的轰鸣声淹没了其他杂音,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温热工业气息。林长青站在那里,仰头看着那庞然大物,目光深邃,仿佛在聆听它内部正在发生的、微观世界的革命。
苏雨晴走到他身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陪着他。她看到他眼底深处的疲惫,也看到了那疲惫之下,如同磐石般的坚定。
良久,林长青缓缓低下头,目光落在苏雨晴脸上。车间顶灯的光线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轮廓,也映亮了她眼中与他同频的喜悦与坚定。
“我们做到了。”他开口,声音在机器的背景音中显得有些低沉,却带着千钧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