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储备化学品后,一种呈现淡蓝色荧光的澄清液体,终于在第一代生物反应器中成功合成。苏婉将其命名为“曙光-I型病毒抑制剂”。
接下来是更为严峻的测试。他们首先在体外培养的、已感染病毒的细胞群中进行了试验。结果令人振奋:加入抑制剂后,细胞病变的速度明显减缓!
但真正的考验在活体。实验室通过严格程序,获取了几只不慎感染病毒、处于变异早期阶段的实验用犬(这些动物在堡垒用于警戒和特殊任务,感染后本应立刻处决)。这是一个痛苦而必要的抉择。
在最高级别的隔离观察室中,第一支“曙光-I型”被注射进一只后腿开始僵化、眼神逐渐浑浊的黑色狼犬体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监控数据屏息凝神。
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狼犬后腿的僵化速度明显放缓,原本急促转向狂躁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一丝,那浑浊的眼神中,甚至短暂地恢复了一刹那的清明!虽然几个小时后,变异仍在继续,最终不得不对其实施安乐死,但相比未注射抑制剂的对照组(在更短时间内就彻底变异并极具攻击性),延缓效果是明确且显着的!
后续几次重复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曙光-I型”可以将感染初期的变异过程,有效延缓四至六小时!
消息传出,整个医疗团队喜极而泣。这短短的几小时,在战场上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意味着受伤的战士有机会被撤回后方,意味着被意外抓伤的居民不再只能绝望等死!
四、 希望与局限并存
苏婉在向陈默及核心管理层汇报时,保持了绝对的冷静与客观。
“总指挥,各位,‘曙光-I型’病毒抑制剂,目前确认有以下特性:
1. 效果: 对感染初期(出现明显僵化、意识模糊等症状后一小时内)有效,可显着延缓变异进程约4-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