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原本绝望悲伤的气氛缓和了不少。虽然离别依旧痛苦,但至少不是去赴死役,这让家属们的心中多少燃起了一丝希望。人群中响起了一片松口气的唏嘘声和更加殷切的叮嘱。
“听到了吗?是修路!还好还好……”
“当家的,去了好好干,别偷懒,但也别逞强……”
“两个月就能回来一批,盼头大了!”
陈彦站在母亲身边,看着父亲那絮叨却充满温情的背影,看着母亲强忍泪水的模样,看着祖母偷偷抹眼泪,看着三叔努力逗弄自己儿子却笑得比哭还难看的表情,鼻子一阵发酸。尽管得知役务相对轻松,他依然深深体会到这个时代底层百姓面对国家征役时的无奈与艰辛。但里正的消息确实驱散了最沉重的阴霾,让这场离别多了几分盼头。
终于,胥吏催促启程。男人们背上行囊,一步三回头地汇入征夫的队伍,缓缓消失在村口的土路尽头。
送行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空气中弥漫的悲伤中掺杂了一丝新的希望。
送走了父亲和三叔,陈家的生活仿佛被抽走了主心骨,显得有些空荡和沉寂。陈彦将担忧压在心底,更加专注于学业。他知道,唯有自己争气,将来或许才能真正改变家人乃至更多人的命运。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陈彦照常来到赵府。刚进院门,便听到堂屋里传来一阵不同于往日的、格外欢快的谈笑声,其中还夹杂着一个陌生的、温婉的女声。
他好奇地望过去,只见师母赵夫人正拉着一位年近三十的妇人的手,两人坐在椅上,相谈甚欢。师母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是陈彦平日少见的光彩。那陌生妇人穿着淡雅的藕荷色襦裙,梳着利落的妇人发髻,面容与师母有五六分相似,只是更加年轻秀美,眉宇间带着一股书卷气的温婉和一丝为人母的柔和。
小主,
陈彦连忙上前,恭敬地行礼:“师母早安。”
赵夫人见到他,笑得更加开心,招手道:“彦儿来了,快过来。快来见过你大师姐。”
那妇人也微笑着站起身,目光温和地看向陈彦。
“大师姐?”陈彦有些惊讶,连忙再次行礼,“陈彦见过大师姐。”
赵夫人笑着介绍:“这是我那大女儿,赵露,嫁与邻县林家,你唤她大师姐便是。她呀,是带着孩子回娘家省亲,住些日子。”
“原来是赵师姐, wele……欢迎您回来。”陈彦差点顺口说出英文,连忙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