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五章 初试锋芒展才思 假日相约游春光
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棂,在铺着宣纸的书案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陈彦、赵修远,以及新来的小师妹林婉馨,三人正就《孟子》中“仁政”的理解低声交流着。赵修远引经据典,略显刻板;陈彦见解独到,常常能联系实际;林婉馨虽年纪最小,却也眨着大眼睛,偶尔提出些天真却切中要害的问题,引得两位师兄刮目相看。气氛融洽,充满了少年人探讨学问的纯真与热忱。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赵文渊先生手持一卷书稿,缓步走了进来。他今日穿着一身半旧的深青色长衫,面容一如既往的温和,但眼神中却比平日多了几分审视与郑重。
三人立刻停止交谈,起身恭敬行礼:“老师/外公/爷爷。”
赵文渊微微颔首,目光在三个弟子(孙辈)身上缓缓扫过,尤其是在陈彦和林婉馨身上多停留了一瞬,唇角似乎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笑意。他走到主位坐下,将手中的书稿放在案上,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坐吧。”
待三人重新坐好,屏息凝神,赵文渊才缓缓说道:“彦儿入门已近两载,修远随我读书更久,馨儿虽初来,蒙学亦有根基。尔等皆已接触经义诗文一段时日,平日虽有点拨提问,却未曾系统考较。治学之道,需时常自省,亦需师长查验,方知得失,明方向。”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今日,为师便出一题,考一考你们这段时日的进境。非为区分高下,只为查漏补缺,望尔等端正心态,认真作答。”
说着,他从那卷书稿中取出三张早已准备好的素笺,纸张质地均匀,显然是特意挑选过的。他亲自将素笺分别放到三人的书案上。
陈彦低头看去,只见纸上用工整的小楷书写着题目,墨迹尚新,显然是先生近日精心拟就。他的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心脏竟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一股久违的、混合着紧张与兴奋的情绪瞬间涌遍全身!
‘试卷!竟然是试卷!’陈彦心中惊呼,一种极其熟悉又略带荒谬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这该死的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条件反射!穿越了,换了个时空,一看到正式题目,居然还是忍不住兴奋起来了?’
只见纸上写道:
【经义题】:《大学》有云:“君子有絜矩之道也。”试阐释“絜矩之道”之意,并论其于修身、齐家、治国之践行。
【破题承题】: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破题,作八股承题部分。
【诗赋题】:以“民”为题,作五言律诗一首,需合乎平仄,押真韵。
题目清晰,由浅入深,既考察了对经典的理解(经义),又练习了科举文体(八股破承),最后还落在了最具人文关怀的诗赋创作上,尤其最后那道诗题,看似简单,实则极考功力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