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外面传来笑语声,原来是王熙凤与三春、贾琮还没走,听闻刘姥姥来了,便也跟着过来了。
三春见了竹筐里的瓜果,都觉得新鲜,围着刘姥姥问东问西,好奇乡下的光景。
惜春更是拉着板儿的手,问他在乡下有没有见过蛐蛐、蜻蜓,板儿起初有些腼腆,被惜春问得久了,也渐渐放开了话匣子。
贾琮着意问了庄稼收成几何,乡亲生活如何,等等一众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
贾琮问完后,站在一旁,看着板儿虽穿着粗布衣裳,却眉眼干净、说话实在,心里暗暗有了主意。
他走上前,对着刘姥姥拱手行了个礼,语气沉稳:“姥姥,我看板儿弟弟看着聪慧,不知可有开蒙?”
刘姥姥一愣,连忙点头:“开了开了,村里的先生教着,认了些字。”
贾琮闻言,眼底闪过一丝笑意,继续道:“我如今跟着先生读书,正缺个伴读的小友。板儿弟弟看着性子踏实,若是姥姥舍得,不如让他留在府里,跟着我一起读书,平日里也能做个伴。”
这话一出,刘姥姥瞬间睁大了眼睛,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她如何不知,贾琮这是特意想帮衬自家!
能让板儿留在府里读书,将来或许能有个出息,这可是天大的机缘!
刘姥姥不知道的是,说是天大的机缘竟真真不夸张。
她连忙拉着板儿,让他给贾琮磕头:“舍得!怎么不舍得!这是板儿的福气!快给少爷磕头!”
板儿懵懵懂懂地被拉着跪下,磕了个响头,抬头看着贾琮,还没完全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他不知道,就这短短几句对话,像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他人生的另一条路,彻底改变了他往后的命运。
蒹葭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贾琮小小年纪便有这份心思,倒是难得。
这边蒹葭刚吩咐丫鬟引刘姥姥和板儿去偏院用客饭,王熙凤便从外面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熟稔的笑意。
王熙凤对着刘姥姥道:“姥姥难得来一趟,别在这儿叨扰姑娘们了,跟我回屋里坐。我那儿备了些精致点心,正好陪您唠唠乡下的新鲜事。”
刘姥姥一愣,刚要推辞,就被王熙凤笑着拉住了手:“诶,姥姥客气什么,咱们也是老相识了,跟我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