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话:阴阳渡

冬至将至,长乐郡的夜晚一天长过一天。

这日黄昏,宁瑜出诊归来,途经城郊乱葬岗时,忽见一队人影在暮色中蹒跚前行。那些人影模糊不清,仿佛隔着一层水雾,脚步无声,行动僵硬。

“阴兵借道?”宁瑜心中一凛,急忙避到路旁。

民间传说,乱葬岗偶有阴兵过境,活人若冲撞了,轻则大病一场,重则魂魄被勾。

那队阴兵约有二三十人,穿着各朝各代的服饰,显然不是同一时代的亡魂。他们排成长队,向乱葬岗深处走去,最终消失在一棵枯死的老槐树下。

宁瑜正疑惑间,忽见队尾有个身影格外熟悉——那是三个月前病故的老塾师周夫子!周夫子生前德高望重,怎会沦为游荡的阴兵?

更奇怪的是,周夫子似乎察觉到了宁瑜,回头看了一眼,眼中满是哀求。

宁瑜心知有异,决定探查明白。他在老槐树下做了标记,准备明日再来。

次日,宁瑜带着阿翎再访乱葬岗。那棵老槐树与周围树木无异,枯死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

阿翎闭目感应,忽然变色:“树下有很强的阴气,还有...生人的气息!”

宁瑜仔细检查,终于在树根处发现一个隐蔽的洞口。洞口仅容一人通过,向下延伸,深不见底。

“我下去看看。”宁瑜道。

阿翎急忙阻止:“公子不可!下面阴气太重,活人下去恐有危险。”

宁瑜取出前尘镜碎片:“我有此物护身,应当无碍。你在此接应,若一炷香后我未归,立即去找清虚道长。”

说罢,他毅然进入洞中。

洞内初时狭窄,越走越宽,最终来到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这里灯火通明,竟是一座地下城镇!街道纵横,屋舍俨然,只是所有的建筑都是黑白两色,如同水墨画一般。

街上行人来来往往,但他们都踮着脚尖走路,面色苍白,眼神空洞。

“阴阳渡...”宁瑜恍然大悟。

他在古籍中见过记载,有些地方因阴阳失衡,会形成连接阴阳两界的通道,称为“阴阳渡”。这里的亡魂误以为自己还活着,在此重复生前的日常。

“新来的?”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宁瑜回头,见是个提着灯笼的老者。与其他人不同,老者眼神清明,显然保有神智。

“晚辈宁瑜,误入此地,请前辈指教。”宁瑜拱手道。

老者打量他片刻:“活人?有意思。老朽姓孟,是这里的引渡人。”

“引渡人?”

孟老点头:“阴阳渡是天地漏洞,亡魂误入此地,无法投胎。老朽的职责就是引导他们前往地府。”

他指向街上行人:“你看他们,都以为自己还活着,在此重复生前的执念。若不能醒悟,就会永远困在这里。”

宁瑜想起周夫子:“晚辈昨日见到一位故人,他...”

“周夫子是吧?”孟老叹息,“他是个例外。他是自愿留下的。”

“自愿?”

孟老将宁瑜引到一处宅院。院中,周夫子正在教书,台下坐着十几个孩童。那些孩童面色青白,显然都是亡魂。

“周夫子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教完这些孩子。”孟老低声道,“他们都在瘟疫中夭折,周夫子自责不已。死后在此遇见他们,便留下来继续授课。”

宁瑜心中感动,但仍是问道:“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孟老点头:“是啊,阴阳渡即将关闭。若到时他们还不肯离开,就会魂飞魄散。”

“关闭?”

孟老解释道:“阴阳渡每百年开启一次,每次持续四十九日。算来,只剩最后七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