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听令!”
“云在!”赵云白袍银甲,英姿勃发。
“任命你为郡门下督,统领太守亲卫扈从,负责情报侦察、传递军令,并协防郡治,必要时可独立领兵作战!”
“云定恪尽职守,护卫府君周全,扫平奸宄!”门下督职位虽略低于前述几人,但极为亲近要害,且赋予独立领兵之权,显示了刘备对赵云的极度信任和重点栽培。
一套以刘备为核心,权责分明、高效精干的领导团队迅速成型。接下来,便是处理最紧迫的俘虏和军队整编问题。
此前战役俘虏的杨凤部众近一千五百人,经过初步筛选和甄别,剔除了那些劣迹斑斑、难以管束的死硬分子或罚为苦役,或依律处决,剩余约一千人,与原本的郡县残兵以及刘备带来的核心部队进行混编。
刘备采取“以老带新,分化整训”的策略。由关羽张飞赵云亲自负责,将降卒打散,编入各营,由幽涿老兵和安喜旧部担任基层军官,日夜操练,严明军纪。同时,给予这些降卒与原有士兵同等的待遇,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并不断灌输“保境安民”的思想,逐步消除其匪气,转化其忠诚。
对于各县县兵,刘备下令进行整顿核查,汰弱留强,由郡府统一补充兵员、发放粮饷,并接受郡都尉府的定期巡检和调遣,逐步将分散的县兵力量纳入郡级统一指挥体系,初步改变了以往各县武装力量薄弱且各自为战的局面。
政务方面,简雍展现了卓越的才能。他首先重新核查了郡内各县县令的履职情况。对于那些庸碌无为、甚至与盗匪有勾结者,果断上报刘备予以罢黜,选拔有能力、口碑较好的官员或本地士人接任;对于在战乱中空缺的县令职位,则从刘备带来的僚属或当地贤能中择优任命,迅速恢复了郡县两级的行政运转。
针对常山郡民生凋敝的现状,刘备采纳简雍之策,连续发布政令:
1) 减免赋税:请朝廷减免常山郡本年度赋税,同时郡府自身也大幅削减各种杂税徭役,与民休息。
2) 借贷粮种:开放府库,将缴获和购得的粮食,借贷给无种下地的农民,待秋收后归还。
3) 以工代赈:组织人力以及部分服劳役的俘虏大规模修缮城池、官道、水利设施,既加固了防务,改善了交通灌溉,也以工钱形式发放粮食,让百姓得以度过春荒。
4) 安抚流民:鼓励流亡百姓返乡,归还其被侵占或无主的土地,并提供初步的口粮和农具援助。
这一系列政策如同甘霖,滋润了干涸的土地。刘备见诸多孩童因战乱而父母双亡、流离失所,心生怜恤,便让叔父刘元起推荐的忠仆刘福将这些孤苦无依的孩子带回府中照料。
百姓们看到活下去的希望,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田野里重新出现了辛勤劳作的身影,荒芜的土地被开垦,种子被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