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猛地抬起头,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与无比的决心,他重重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地图都跳了一下:“好!公瑾!就依你之计!用丹阳,换回舅舅和兄长,与袁术这逆贼一刀两断!”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索着具体操作:“只是,派何人去寿春交涉?又如何能让袁术相信我们真心献郡,顺利放人?”
周瑜早已思虑周全,他道:“使者需能言善辩,沉稳机变。吕范可担此任。”
孙策便命人即刻唤吕范前来。
吕范到来后,周瑜则继续细细为孙策剖析,并教导吕范该如何去说:
“其一,要极力恭维袁术‘登基’乃是‘顺天应人’,强调孙家一直感念袁术‘恩德’,献上丹阳郡,乃是作为臣子对‘新朝’的进献之礼,以示忠诚拥戴。
其二,要陈明利害,暗示袁术,伯符在江东虽有小成,然根基未稳,刘繇旧部、华歆、严白虎、王朗等势力犹在,需要吴、孙这等经验丰富的长辈回江东辅佐,方能更好地为‘仲家皇帝’经营好江东这片‘藩属之地’。
其三,可稍作示弱,提及我军损失惨重,急需休整,将丹阳郡献上,也是希望‘朝廷’能直接派兵接管,分担压力,以便伯符能集中精力平定吴郡、窥伺会稽。
总之,要让袁术觉得,此举是他权威的体现,是伯符的‘忠心’和‘无奈’之举,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以袁术如今骄狂自大的心态,必乐于接受这份‘贺礼’,并放回在他看来已无太大实质钳制作用的吴、孙两位将军。”
孙策与吕范听罢,皆抚掌赞叹:“公瑾算无遗策!便如此安排!”
次日,吕范便带着孙策“自愿”献上丹阳郡的表文,以及周瑜面授的机宜,乘船北上,前往那个即将陷入风暴中心的“仲家”伪都——寿春。
而孙策与周瑜,则开始在吴郡紧锣密鼓地筹备。一方面整军经武,安抚民心,另一方面则起草檄文,只待吴景、孙贲安全归来,便立刻传檄天下,痛斥袁术悖逆,宣告与其彻底决裂,并准备着下一步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