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陈温一行人后,琰堡并未因未能招揽到名士而气馁,反而更专注于内部的“精耕细作”。
蔡琰与毛玠都明白,唯有将根基打得无比牢固,方能吸引真正的凤凰来栖。
春耕是眼下的头等大事。得益于去岁末的囤积和流民中吸纳的农事好手,琰堡开辟的田亩远超往年。
蔡琰采纳了几位老农的建议,试行“区田法”与“代田法”相结合,精耕细作,并大量使用积攒的粪肥,盼望着夏秋能有一个可观的收成,这是支撑堡寨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毛玠则致力于将《琰堡规制》细化到每一个角落。他仿效古代军屯制度,结合现状,建立了更为清晰的基层管理体系:
五家为一“伍”,设伍长;十伍为一“里”,设里正;诸里之上,则由堡府直接统辖。
伍长、里正多由原庄客中德高望重者或新附流民中表现突出者担任,负责传达政令、组织生产、维持治安,使得堡府的管控力深入基层。
同时,他建立了简单的文书流转制度,凡大小事务,皆需记录在案,使管理有迹可循。
这一日,毛玠正向蔡琰禀报新近制定的《劝课农桑赏罚条令》,旨在激励垦殖。
忽闻堡门外传来一阵喧哗,间或夹杂着呵斥与哀求之声。
蔡谷很快前来禀报:“主公,抓住几个想混进堡来的细作!他们伪装成逃荒的流民,但言行闪烁,身上还藏着短刃!”
蔡琰与毛玠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琰堡的名声渐响,难免会引起各方势力的窥探。
她吩咐道:“带上来,仔细审问,但勿用酷刑,问明来历意图即可。”
不久,三名被缚的汉子被押了上来,衣衫褴褛,面色惶恐。
蔡谷厉声喝问,起初几人还狡辩,但在威吓与盘问下,很快漏洞百出,最终承认是附近一股小山寨派来的探子,想摸清琰堡的虚实,看看有无可乘之机。
“附近山寨?”蔡琰目光微冷,“可是黑风寨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