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郡,圉县。琰堡(原蔡家老宅及周边扩建的坞堡)在腊月的寒风中巍然矗立。
去岁至今,十岁的蔡琰(文姬)凭借重生而来的灵魂与知识,已将这片祖产经营得初具规模,但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这点根基仍显薄弱。
山神庙一役与内奸张老匠的清除,证实了威胁的真实性与严峻性。
强敌环伺,开春在即,蔡琰深知,必须将前世的见识与此世的条件深度融合,方能搏得一线生机。
议事堂内,炭火盆驱散着寒意。蔡琰、毛玠、蔡谷,以及被特邀的单福,围在新制作的琰堡及周边地形沙盘前。
这沙盘本身,就是蔡琰借鉴后世军事理念的产物,比传统的地图更为直观。
“敌军若自北来,黑山军惯于山地,或分兵迂回。”蔡谷指着沙盘,面露忧色,“我军兵力不足,分守则力弱。”
蔡琰凝视沙盘,脑海中浮现的是后世成熟的纵深防御理念。
她伸出稚嫩却沉稳的手,将几面小旗插在外围关键节点:“被动守城,乃下策。我等需‘前伸触角,梯次防御’。”
她解释其构想:在堡外险要处设立小型烽燧哨垒,驻守少量精悍斥候,配备烽火、响箭。
敌至则预警、迟滞、侦察,摸清敌主力动向后再撤回主堡。这不仅能争取预警时间,更能消耗敌军锐气,误导其判断。
单福眼中闪过激赏:“堡主此议,深得‘致人而不致于人’之妙。然哨垒之士,需骁勇机敏,且需配强弓硬弩,兼以陷阱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