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威胁的意外消退,让琰堡迎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时间悄然进入中平三年(186年)春,蔡琰已满十二岁。
经过近两年的磨砺,她褪去了更多稚气,举止间愈发沉稳干练,处理事务更加果决周密。
琰堡的实力在此期间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人口稳步增长,超过八千;常备军力超过一千,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控制的田亩和资源点不断扩大。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张邈太守的良好关系和自身实力的展现,琰堡在陈留郡北部的话语权显着增强。
周边不少小的坞堡、村落主动寻求琰堡的庇护,或结成联盟,隐隐形成了以琰堡为核心的区域性自保联盟。
这一日,陈留太守张邈的信使再次到来,此次带来的并非寻常公文,而是一份正式的邀请:请“蔡校尉”赴陈留郡治参加“观酺”(一种官方举办的聚会,有阅兵、饮宴、商讨政事等环节),并“共商郡北防务事宜”。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且明确的信号!它仿佛一道曙光,穿透了层层迷雾,照亮了琰堡及其领导者蔡琰前行的道路。
这意味着琰堡以及蔡琰本人,正式获得了郡一级官方的高度认可,从此被接纳为能够参与地方事务商讨的势力代表。
在那个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社会里,这样的认可对于任何一个势力来说都绝非易事,更遑论是对于一名年仅十二岁的女子而言。
然而,蔡琰却以她的智慧和勇气,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束缚,创造了一个破天荒的先例。
毛玠、蔡谷等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他们深知,这不仅是琰堡地位提升的重要契机,更是蔡琰个人成就的有力证明。
这个认可将会为琰堡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使其在地方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但亦有人担忧,蔡琰年幼,又是女子,只身前往郡治,恐有安全之忧或会受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