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归来的暖意尚未在琰堡完全化开。
庭院里新栽的垂柳才抽出嫩黄新芽,檐角铜铃还在微风中荡着舒缓调子,一道九天惊雷般的消息,已顺着秘密渠道撕裂了这份平静。
三条信鸽几乎同时落在 “靖安司” 箭楼。
鸽腿密信裹着油纸,拆开时还沾着汴水晨雾的湿气,上面的字却像烧红的烙铁 —— 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日,汉灵帝刘宏驾崩于洛阳南宫嘉德殿!
消息仅二十一字,却让靖安司主事毛玠指尖发颤。
他刚处理完晨间流民文书,指缝还沾着墨汁,看清内容的瞬间便攥紧信纸。
衣袍下摆被门槛勾住也浑然不觉,踉跄着闯入蔡琰书房,连礼仪都顾不上:
“堡主!洛阳急报!陛下…… 崩了!”
书房内,蔡琰正与父亲探讨《诗经?小雅》。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竹简上投下碎影,蔡邕还在感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的乱世难寻。
听到毛玠的话,蔡琰手中象牙书签 “嗒” 地掉在案上,整卷竹简险些从膝头滑落。
她早从流民口中听闻灵帝身体衰败,可真到这一刻,历史洪流的窒息感仍像潮水般将她淹没。
她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接过密报扫过几眼,便递给身旁的蔡邕。
蔡邕接竹简时双手微颤,花白胡须轻轻抖动,眼神里满是悲凉:
“君虽不君,然天下共主。他这一去,不仅是一个时代终结,更是巨祸将至啊!”
蔡琰没有时间沉浸情绪。
她转身看向侍从,声音瞬间冷静果决,全然不像十三岁少女:
“立刻敲警示钟,召所有核心人员议事堂集合!传我命令,全堡进入最高战备,各城门、哨卡加倍增兵!”
“所有外派斥候、哨探,即刻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兖州、洛阳方向军队异动!”
命令下达的瞬间,屋外传来 “当 —— 当 —— 当” 的急促钟声。
钟声穿透琰堡街巷,田间农夫、工坊工匠纷纷停手,脸上露出凝重。
巡逻士兵迅速集结,甲胄碰撞的 “铿锵” 声此起彼伏,整个琰堡瞬间从平静转入运转。
半炷香后,议事堂已坐满核心人员。
毛玠、蔡谷、单福依次落座,粮秣官李衡、城防官王越也准时到场。
蔡邕作为名士列席,坐在蔡琰身旁客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