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汴水寒刃映残阳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秋天,来得格外肃杀。

洛阳城内的血雨腥风,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涟漪伴随着刺骨的寒意,迅速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琰堡的望楼上,十五岁的蔡琰身披一件玄色斗篷,临风而立,目光似乎要穿透南方的重重迷雾,直抵那座正在经历剧痛的都城。

她的身形已褪去了少女的稚嫩,变得挺拔而坚韧,眉宇间沉淀着超越年龄的冷静与威仪。

四年多的磨砺,已将那个重生时惶恐不安的小女孩,锤炼成了真正执掌一方生死的领袖。

“堡主,洛阳急报!”毛玠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打破了望台上的沉寂。

他快步上前,将一枚细小的竹管呈上。

蔡琰接过,熟练地取出内藏的绢帛,展开细读。

上面的字迹潦草,显然是在极度紧迫的情况下书写而成。消息内容让她的瞳孔微微收缩:

八月戊辰(公元189年9月22日),大将军何进终为宦官张让、段珪等所杀!

何进部将吴匡、张璋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闻讯后合兵攻入宫中,诛杀宦官。

而就在这极度混乱之际,此前应何进之召率兵抵达洛阳城外的并州牧董卓,趁势悍然引军入京,控制了局势!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历史按照既定的轨迹残酷上演时,蔡琰的心依然猛地一沉。

何进之死,宦官集团的覆灭,不过是这场权力盛宴的开胃菜。

真正的主角,豺狼之性的董卓,已经登上了舞台中央。

“董卓……果然还是他。”蔡琰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冰冷的寒意。

她将绢帛递给身旁面色凝重的父亲蔡邕和目光锐利的单福。

蔡邕看完,长叹一声,满是悲怆:“国朝不幸,竟让此等边鄙武夫窃据神器!洛阳……不知已成何等炼狱!”

他深知董卓的残暴,对都城中故旧好友的安危忧心如焚。

单福则更关注现实影响:

“董卓暴虐,其志非小。掌控京师后,必行废立之事,以震慑天下。届时,关东诸侯岂能坐视?大战将起!我琰堡地处中原腹地,恰在风暴必经之路之上!”

就在这时,又一名斥候飞奔上楼,气喘吁吁地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