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风起陈留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春天,在动荡与不安中悄然来临。

冰雪消融,却冲刷不尽大地上的血迹与焦痕。

刘岱的死,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巨石,在兖州引发了连锁反应。

兖州治所昌邑,在经历最初的慌乱后,以济北相鲍信、州吏王彧、万潜为首的本土势力,迅速达成了共识。

他们拒绝了南边袁术伸来的“援手”,也婉拒了北边袁绍若有若无的暗示,派出了正式的使者团,前往东郡,恭迎曹操入主兖州。

曹操审时度势,深知机不可失。

他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东郡,亲率精锐,带着麾下谋臣武将,星夜兼程,奔赴昌邑。

沿途郡县,或慑于其兵威,或早得鲍信联络,大多望风归附。

曹操几乎兵不血刃,便进入了兖州的心脏——昌邑城。

进入昌邑后,曹操第一时间并未急着为自己正名,而是以雷霆手段整顿防务,安抚吏民,并亲自为战死的刘岱设祭,痛哭流涕,言必称“为刘使君复仇”,赢得了不少人心。

随即,在鲍信、王彧等人的“再三恳请”下,曹操“不得已”接受了兖州牧的印信,正式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消息传开,天下侧目。

袁绍在邺城闻讯,心中五味杂陈。

他虽暂未干预,但见昔日依附自己的曹操竟一跃成为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州牧,一股难以言喻的嫉妒与警惕悄然滋生。

他修书一封给曹操,语气看似祝贺,实则暗含敲打,提醒曹操莫忘“根本”。

南边的袁术更是勃然大怒,摔碎了心爱的玉杯。

“曹阿瞒阉竖之后,安敢僭居州牧!”

他痛骂不已,但此刻孙坚正与刘表激战,他无力北上与曹操争锋,只得将这口恶气咽下,将夺取兖州的野心暂时压下,图谋后计。

而此刻,对于坐镇陈留西部的蔡琰而言,曹操入主兖州,既是压力,也是新的契机。

得知曹操已正式就任兖州牧,蔡琰屏退左右,独坐书房良久。

窗外新月如钩,清辉冷冷地洒在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