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韬道:“不若暂以‘行陈留太守事’自称?虽属权宜,亦算有名。”
这时,一直沉默的孟建开口道:
“建有一议。主公志存高远,岂可久居太守之名?如今汉室衰微,董卓把控朝堂,政令不出关西。各地州牧、太守,多自行其是。主公既已实际牧守一方,何不效仿曹操,自领州牧……或,至少需一个更高于郡守的名号,以凝聚人心,招揽贤才。”
自领州牧?众人心中一震。
这意味着将彻底抛开汉室名义,公开割据。
风险极大,但诱惑也同样巨大。
蔡琰手指轻轻敲击着椅背,陷入沉思。
她想起了记忆中,曹操此时也仅是兖州牧,尚未有更高名号。
自己若贸然称州牧,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
“称州牧,时机未至。”
蔡琰最终摇头,否定了这个过于激进的提议,“我等根基尚浅,强敌环伺,不宜过度刺激曹操及周边诸侯。”
她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便暂以‘陈留尹’自称吧。‘尹’有治理之意,高于太守,却又未至州牧那般显眼。对内,可显统领陈留之实;对外,亦可模糊处理,留有余地。”
“陈留尹……”众人咀嚼着这个称呼,纷纷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在当前形势下,较为稳妥且能提升格局的选择。
“此外,”蔡琰继续部署,“需广发招贤令,不拘一格,延揽人才。政务、军务、匠作、农事,方方面面,皆需得力人手。令女,你协助长文,留意可有擅长经济、律法之才。”
“是。”夏侯令女轻声应道,眼中充满干劲。
她如今不仅掌管文书档案、女子工坊和部分后勤,更隐隐有成为蔡琰身边“主簿”的趋势。
议定名号与大致方略后,众人的心情都略感振奋。
一个更清晰的未来蓝图,正在缓缓展开。
就在蔡琰集团忙于内部整合之时,外部的天下大势,正以惊人的速度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