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长安棋局(上)

西凉军兵临潼关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遍天下。

当潼关失守、李利败退的军报抵达陈留时,已是深夜,但府衙内依旧灯火通明。

郭嘉将那份薄薄的军报放在案几上,手指在地图上的长安位置重重一点,目光锐利如鹰隼。

主公,时机已至,不容犹豫!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清晰,李傕、郭汜新败于西凉军,损兵折将,威望扫地。更关键的是,此战暴露了他们内部的深刻矛盾。据探子回报,败军之责,李郭二人互相推诿,几至火拼。“

”长安城内公卿,如侍中种辑、太尉杨彪等,早已不堪其辱,暗中串联,盼望着外援。此刻进兵,名为助朝廷平叛,实为迎奉天子,此乃天赐良机,千载难逢!

蔡琰端坐主位,烛光映照着她沉静的面容,秀眉微蹙。

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内心波涛汹涌。

她深知这一步的凶险。

迎奉天子,固然能占据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大义名分,一跃成为汉室正统的代表,但也意味着将陈留置于天下诸侯的瞩目之下,成为众矢之的。

河北的袁绍,许昌的曹操,淮南的袁术,乃至刚刚稳住徐州的刘备,他们会如何看待一个掌控了天子的陈留?

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联合讨伐?

奉孝,此举是否会过于招摇?

蔡琰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若引得四方诸侯忌惮,群起而攻之,我陈留能否独力支撑?如今我们虽得黑山军之众,然其心未附,兖州新定,根基未稳啊。

徐庶向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所虑极是。然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我们不取,此良机必落于他人之手。尤其是许昌的曹操,其营建许都,广纳贤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昭然若揭。“

”观其近日动向,频频以朝廷名义封赏各方,其志非小。若被他抢先一步,将天子迎至许昌,则大义名分尽归其手,我等日后必受其制,处处被动!

郭嘉点头,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