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抚须叹道:“奉孝先生之才,鬼神莫测。他信中剖析利害,直言吴郡虽暂安,然孙策崛起,其性骁锐,非久安之地。且……若天子之事底定,我二老必成他人目标。不如早归陈留,既可全骨肉之情,亦可绝外人之念。”
他看向女儿,眼中充满担忧,“只是,如此一来,我二人怕是也卷入了这漩涡中心。如今外界……情势很危急吧?”
看着父母眼中那份历经宦海沉浮与乱世漂泊后的忧虑,蔡琰心中酸涩与温暖交织。
她紧握父母之手,柔声道:
“父亲、母亲无需多虑。能得二老平安归来,于女儿便是莫大安慰。外间风雨,女儿与奉孝、元直等自会应对。你们一路劳顿,先好生休养,万事有我。”
她亲自安置父母住进早已备好的一处清净院落,加派可靠人手护卫伺候,严令不得泄露消息。
然而,当她转身离开那温馨的小院,脸上的温情迅速被沉静取代。
父母的归来,带来了失而复得的喜悦,却也带来了新的变数。
他们的身份特殊,在这个关键时刻,若被外界知晓,难免会被对手利用,制造“蔡琰徇私安置家人”、“以权谋私”的舆论,甚至可能成为攻击她“孝道压倒忠君”的借口。
郭嘉的提前布局,虽化解了被敌人挟持的风险,却也带来了内部保密和外部舆论的新挑战。
蔡琰离开父母所在的清净小院,步履虽稳,心潮却难平。
穿过回廊,夏日的微风带着庭院中草木的清香,却吹不散她眉宇间凝结的凝重。
行至书房门前,她略停脚步,深吸一口气,将那份属于女儿的柔软情感深深压入心底,推门而入时,面上已恢复了一方统帅的沉静。
郭嘉与徐庶果然已在室内等候。
见她进来,二人起身致意。
“主公。”
郭嘉的声音依旧平和,仿佛方才那场牵动心神的重逢并未发生。
“奉孝,元直。”
蔡琰颔首,走到主位坐下,目光首先落在郭嘉身上,“父母之事,多谢。此恩,琰铭记于心。”
郭嘉微微欠身,神色淡然:
“嘉份所当为。伯喈公乃海内大儒,声望着于四海,其安危关乎士林人心向背。接回二老,既全主公孝思,亦绝奸雄挟持之念,更可借伯喈公之名,吸引更多贤才来投,于公于私,皆有利焉。”
他寥寥数语,便将深沉的个人关怀,化解为冷静的战略考量,既维护了蔡琰的尊严,也消弭了可能因私废公的质疑。
蔡琰知他心意,不再多言感激,转而问道:
“安排如此周密,沿途可还顺利?吴郡那边,孙策可有察觉?”
“回禀主公,”郭嘉答道,“此行虽辗转,幸赖安排得当,护卫得力,并未与孙策部众正面冲突。孙伯符方锐意经营江东,注意力多在扫平严白虎、王朗等地方势力,且其与袁术关系微妙,短期内应无力亦无心北顾。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