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的春天,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各自的舔舐伤口中,悄然来临。
冰雪消融,河水奔流,覆盖在焦土之上的新绿,顽强地宣告着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这片新绿之下,是依旧滚烫的野心与无声的较量。
彭城,这座一度成为天下焦点的城池,如今成为了“行在朝廷”运转的核心。
蔡琰采纳郭嘉“内修政理”的建议,在陈宫、徐庶等人的辅佐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恢复民生、巩固统治上。
以天子名义颁布的“劝农令”、“垦荒令”迅速发往青州各郡及控制的徐州彭城、下邳等地,减免赋税,分发农具粮种,招募流民屯田。
同时,整顿吏治,选拔寒门士子充实地方,试图打破豪强对地方权力的垄断。
尽管阻力重重,但在朝廷武力的威慑和切实的利益引导下,各项工作艰难却稳步地推进着。
军事上,赵云所部在傅阳伤亡不小,撤回彭城休整补充,依旧作为核心禁军。
青州方面,张辽展现了卓越的治理才能,屯田、练兵、安抚豪强,将临菑周边经营得铁桶一般,与驻守北海、负责骑兵训练及与公孙瓒联络的吕布,形成了一文一武的稳固格局,使得袁绍派来的淳于琼虽虎视眈眈,却不敢轻举妄动。
而吕布,在得到了明确的职责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后,与张辽的摩擦也减少了许多,将精力放在了打磨他那支天下骁锐的并州狼骑上。
对于刘备,蔡琰严格遵循着郭嘉“予之以名,分之以权”的策略。
刘备以徐州牧、镇东将军的身份总督徐州军事,名义上权力极大,但彭城、下邳的城防及周边要隘,依旧由朝廷兵马掌控,钱粮调配也需经过朝廷设立的度支机构。
刘备对此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朝廷大义名分和实力摆在那里,他目前更需要这个同盟来对抗曹操。
双方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合作处理徐州政务,共同防御可能来自曹操、袁术残余乃至孙策的威胁。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这一日,徐庶带来一个从荆州辗转传来的消息。
“主公,荆州方面有细作回报,刘表虽依旧按兵不动,但其麾下长沙太守张羡,似有异动,与刘表不睦。此外,探得刘表军中有一老将,名为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勇冠三军,尤擅弓射,然因其出身及性格刚直,在荆州军中并不甚得志,仅为中郎将,驻守攸县。”
“黄忠?黄汉升……”蔡琰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乱世之中,勇将难得,尤其是这种被埋没的人才。
她看向徐庶,“元直,对此人有何看法?”
徐庶道:“刘表坐守之贼,不辨贤愚。此等猛将不得重用,实乃我军之机。或可暗中遣人接触,即便不能立刻招揽,结个善缘,留待日后,亦是一步暗棋。”
蔡琰点头同意:“此事交由你秘密办理,务必谨慎,不可让刘表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