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惊雷破局

建安五年的深秋,寒意比往年来得更刺骨一些。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中原,卷起枯叶,也带来了北方边境日益紧张的气息。

彭城行宫内,地龙烧得温暖如春,却驱不散弥漫在核心几人眉宇间的凝重。

“袁本初,终究是忍不住了。”

郭嘉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披着厚厚的狐裘,靠坐在铺着软垫的椅中,面前摊开的是一份来自河内以北的最新密报。

他的脸色在炭火映照下仍显苍白,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紧盯着舆图上代表袁绍势力的巨大阴影。

密报详尽叙述了袁绍在彻底平定幽州、收服夫余,高句丽,公孙瓒残部后,如何志得意满。

他大肆封赏麾下文武,在邺城连日宴饮,席间言语,已毫不掩饰对南方的野心。

更有细作冒死传回消息,袁绍已密令驻扎在黎阳的大将颜良、文丑,加紧督造战船,囤积粮草于黄河北岸几个重要渡口,其兵锋所指,不言自明——正是朝廷刚刚站稳脚跟的河内郡,乃至更广阔的的中原大地。

“袁绍新定北方,士马精强,粮草丰足,其势正盛。”

徐庶语气沉重,“若其倾力南下,首要目标必是河内。

河内若失,则我兖州门户洞开,袁军铁骑可直抵黄河,威胁许昌侧翼,甚至窥伺我青徐腹地。”

刘晔补充道:“而且,据闻袁绍帐下谋士沮授、田丰等人,已多次上书,力劝其‘挟大胜之威,奉天子以讨不臣’,将‘清君侧’的矛头直指我彭城朝廷。

郭图、审配等虽素与沮授不合,在南下之事上,此次却罕见地保持一致。

袁绍内部意见统一,其危险性远超以往。”

蔡琰纤指轻叩案几,目光扫过郭嘉和徐庶:

“河内徐晃将军虽善守,然兵力仅两万余人,面对袁绍可能的十数万大军,恐难久持。朝廷是否需即刻增兵?”

郭嘉缓缓摇头,嘴角却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

“增兵河内,是必然之举,但非此刻首要。

袁绍势大,若我朝廷仓惶调兵,严防死守,正合其意,显得我方惧战,反涨其气焰。

况且,袁绍此人,色厉内荏,好谋无断,看似势不可挡,实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他微微直起身,手指在舆图上邺城的位置点了点:

“其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之争,因袁绍的偏爱和麾下谋士的站队,已渐成水火。

此前袁绍率主力北征,留袁谭守并州,袁尚守冀州,本就埋下隐患。

如今大胜归来,赏罚之间,必有不公,此其一。”

“其二,”郭嘉的目光转向西方,“曹操岂会坐视袁绍吞并河内,乃至整个中原?

袁绍若得河内,下一个目标,必是许昌!

曹孟德新得司隶部分区域,尚未完全消化,又失河内屏障,其境况将比我们更加危险。

他此刻,恐怕比我们更不愿看到袁绍南下。”

徐庶眼中精光一闪:“奉孝之意是……联曹抗袁?”

“非是联合,而是利用,亦是顺势而为。”

郭嘉纠正道,“曹操需要河内作为屏障,朝廷亦需曹操在侧牵制袁绍主力。

此刻,我们与曹操的利益,在对抗袁绍这一点上,是暂时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