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此乃斩断曹贼黑手之良机!
末将请率精骑,长途奔袭,务必于其会合前,将此獠截杀于草原!”
这份军报被直接送到了因“静养”而暂罢早朝的蔡琰手中,同时也抄送给了诸葛亮。
麟德殿偏殿,炭火暖融,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
蔡琰倚在软榻上,面色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
诸葛亮坐在下首,羽扇置于膝上,眉头微蹙。
“孔明,你以为,吕玲绮此请,当否?”
蔡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冷静。
诸葛亮没有立刻回答,他沉吟着,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墙,落在了那广袤而危险的草原上。
“主公,吕将军捕捉战机,其心可嘉。
若能成功截杀曹使,确能沉重打击秃发与曹操勾结之图谋,大涨我军士气。”
他话锋一转:
“然,此去奔袭,路途遥远,深入敌境,风险极大。
秃发部并非毫无防备,若其有所警觉,或曹使另有接应,则吕将军恐有陷入重围之危。
再者,即便成功,亦可能彻底激怒秃发树机能,使其不顾一切,提前发动大规模南侵。
眼下……朝廷四处用兵,府库吃紧,北疆是否做好了应对全面战争的准备?”
他的分析,不再局限于战术层面,更深入到了战略风险与国力承受能力的考量,展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全局视野。
蔡琰抚着小腹,感受着那份微弱却确实存在的悸动,心中权衡。
诸葛亮所虑,正是她所忧。
全面战争,是此刻的她极力想要避免的。
但若坐视曹使与秃发勾结成功,未来的威胁将更大。
“风险虽大,但此机不可失。”
蔡琰最终决断,声音带着斩钉截铁的意味,
“告诉吕玲绮,本宫准其所请!
但有三条:第一,行动务必机密、迅猛,一击即中,远遁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