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若让曹操轻易夺取荆州,其实力必将暴增,对朝廷的威胁远胜于刘备。
“刘备有雄才其二弟关羽、三弟张飞皆世之虎将,虽张飞一直在为朝廷效力,但难保刘备和朝廷踟蹰之时还会站在朝廷一边。
若上下同心,据险而守,曹操未必能速胜。”
诸葛亮客观评价,随即话锋一转,
“然,孙权态度至关重要。
若孙权被曹操说动,或坐观成败,则刘备独木难支,荆州危矣。”
“那我朝廷当如何应对?”
蔡琰直指核心。
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坐视曹操吞并荆州,其势大难制;
插手干预,又恐陷入与曹操、刘备甚至孙权的多方混战,且朝廷重心在西,大规模东顾力有未逮。
诸葛亮显然已成竹在胸:
“主公,此乃‘驱虎吞狼,伺机而动’之局。
朝廷不宜直接介入,但可从中引导,使其两败俱伤,或至少延缓曹操吞并荆州之步伐,为我朝稳定内部、积蓄力量争取时间。”
他详细阐述方略:
“首先,可密令刘晔,遣舌辩之士入江东。
不必直接阻止孙曹接触,反而可‘提醒’孙权,曹操乃虎狼之性,其若得荆州,下一个目标必是江东。
让孙权对曹操保持警惕,增加其合作难度,使其不敢轻易背弃与刘备那脆弱的联盟。”
“其次,对刘备方面,可示以‘善意’。
以其‘同为汉室宗亲,共抗国贼’之名,输送一批粮秣军械,助其稳固防务。
但需绝对机密,且规模控制在不足以引发刘备野心,又能稍解其燃眉之急为宜。
此举意在给刘备续一口气,让他能与曹操多纠缠些时日。”
“最后,亦是关键,”
诸葛亮目光扫过舆图上的司隶与雍凉,
“我军需保持高压态势。
令张飞在司隶,马超在陇右,持续佯动,做出随时可能西进或南下的姿态,牢牢牵制曹操主力于关中与汉中一线,使其无法全力东顾荆州。
此乃‘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套组合策略,精妙地利用了各方矛盾,以最小的直接介入,撬动最大的战略平衡,充分展现了诸葛亮作为顶级战略家“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便依孔明之策。”
蔡琰当即决断,
“江东、刘备两处密使,即刻选派干练之人前往。
牵制曹军之部署,由你亲自协调。
务必让曹孟德在荆州,啃不下,也放不得!”
“诺!”
诸葛亮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运筹帷幄的光芒。
随着应对荆州变局的方略定下,洛阳新都的建设与新朝制度的推行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新朝仪制与官制革新疏》在经过数次朝议辩论和细节打磨后,终于择吉日正式颁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