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目光扫过在场的军方将领,“荆州战事,正是检验我军新式战法、锻炼将领之良机。
可密令南阳守军,以‘防曹军流窜’为名,向前线靠近,观摩战局,熟悉曹军新战术。
格物院加速‘神火罐’、‘业火喷弩’之改良与储备,工曹督造军械,不得有误。
待他日我朝兵锋南指,需有利器破敌。”
“其三,谋势。”
此乃最关键之策,诸葛亮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
“曹操、刘备、孙权,三者关系微妙。
朝廷需做那执棋之手,而非盘中之子。
可双管齐下:
对刘备,明压暗助。
继续公开谴责其‘割据地方,不尊号令’,维持朝廷姿态。
但可通过隐秘渠道,以小股精锐伪装商队或流民,向其输送一批紧要的箭簇、伤药,甚至……
可酌情提供部分曹军调动之情报。
助其拖延战事,消耗曹操。”
他顿了顿,继续道:
“对孙权,则晓以利害,诱其生变。
可再派能言善辩之密使,携重礼往建业。
面见孙权,不必指责其背盟,反而可‘赞赏’其审时度势。
然后陈明利害:
曹操若速得荆州,其势倍增,下一个目标,必是江东。
届时,孙权将独力面对整合北方与荆州之强曹,可能抵挡?
不若趁曹刘鏖战之际,暗中助刘,令其两败俱伤,江东方可稳坐钓鱼台,甚至……伺机取回荆州部分利益。”
这一番“谋势”之策,将远交近攻、离间制衡之术运用得淋漓尽致,既维持了朝廷表面上的超然地位,又在幕后巧妙操控着局势走向,力求将荆州战火引向对朝廷最有利的方向——长期化、消耗化。
庞统听得眼中放光,忍不住赞道:
“妙哉!孔明此策,可谓将曹、刘、孙皆玩弄于股掌之间!”
小主,
徐庶亦颔首:
“如此一来,无论荆州战局如何发展,我朝皆可立于不败之地,且能从中获利。”
蔡琰沉吟片刻,果决道:
“便依孔明之策!
三策并行,由你总揽协调。
对刘暗助之事,务必隐秘,人选、物资需再三斟酌。
对孙使者,即刻选派,需能深刻领会此中精义者。”
“诺!”
诸葛亮肃然领命,随即又道,
“此外,亮建议,可借此机会,在洛阳举行一次大规模誓师,一则震慑不臣,展示朝廷军威;
二则激励士气,凝聚民心;
三则,亦可让南方各方知晓,朝廷锐气未堕,莫要轻举妄动。”
“准!”
蔡琰立刻同意,这正是展示新朝气象、巩固内部人心的好时机。
战略既定,庞大的帝国机器再次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