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成大器派太史慈为先锋,要率大军回援广陵,孙策顿时喜出望外,脸上的焦躁一扫而空。他对身边的亲卫笑道:“成大器果然中计了!周瑜拿下广陵,断了他的后路,他必定心急如焚,这才迫不及待地回援。传令下去,让斥候密切关注寿春城内的动静,一旦发现成大器主力离开,立刻回报,我要亲自率军攻打寿春!”
亲卫领命而去,孙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寿春的位置,眼中满是得意:“成大器啊成大器,你以为坚守寿春就能高枕无忧?如今广陵已破,看你还如何支撑!”
而此时的广陵城内,周瑜正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的景象。城楼的栏杆上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城墙的砖缝里嵌着断裂的箭矢。周瑜身披白袍,腰间系着玉带,面容俊朗,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他已经得知太史慈率领精骑前来的消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程普走上前来,他身披铁甲,脸上带着一道从额头延伸到下巴的疤痕,那是多年征战留下的印记。程普抱拳道:“公瑾,太史慈急行而来,士兵必定疲惫,这是疲惫之师,不足为惧。末将愿率军出战,带五千人去迎击,定能将其击溃,斩太史慈于马下!”
周瑜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德谋此言差矣。太史慈乃成大器麾下名将,勇猛过人,他急行而来,未必是真的疲惫。依我看,太史慈此来,恐怕是诱敌之计,想引我们出战,然后设下埋伏。我们只需在此设下埋伏,待他进入伏击圈,再一举将其击溃。”
他指向城外的山谷:“那处山谷名为‘落雁谷’,两侧山崖陡峭,中间通道狭窄,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让士兵们在山崖上备好滚石和弓箭,待太史慈进入谷中,便堵住谷口谷尾,箭矢齐发,定能让他有来无回。”
周瑜顿了顿,继续说道:“然后放出消息,说我们大败成大器的先锋,斩杀了数千人,让成大器以为我们主力在此,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我们就能安心守住广陵。”
程普恍然大悟,连忙点头:“公瑾高见!末将这就去布置埋伏,定不会让太史慈逃脱!”说罢,便转身匆匆离去,脚步轻快,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当日午后,太史慈率领的精骑来到了广陵城外的落雁谷。这里果然如周瑜所料,地势险要,两侧是陡峭的山崖,崖壁上长满了荆棘和杂草,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仅容两匹马并行。阳光透过崖壁上的缝隙照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显得格外幽静,却也透着一股阴森。
太史慈心中清楚这是周瑜的埋伏圈,却故意装作毫无察觉,他勒住马缰,环顾四周,高声说道:“此地地势险要,恐有埋伏,大家小心行进!”士兵们齐声应和,却依旧按照原来的速度前进,仿佛只是随口提醒。
就在精骑全部进入山谷的瞬间,两侧山崖上突然滚下无数巨石,“轰隆隆”的巨响如雷鸣般回荡在山谷中,巨石撞击地面,溅起无数尘土,将谷口和谷尾死死堵住。紧接着,周瑜的大军从山崖上冲杀下来,手中的弓箭拉得满满的,“咻咻”的箭雨声此起彼伏,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密密麻麻地覆盖了整个山谷。
“不好!中计了!”太史慈大喊一声,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他挥舞长枪格挡箭矢,枪杆与箭矢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火星四溅。“兄弟们,随我杀出去!”
精骑们虽然猝不及防,但训练有素,立刻组成圆形阵型,将盾牌手护在外侧,长枪手在内侧,奋力抵抗。太史慈一马当先,长枪如龙,上下翻飞,不断斩杀着冲下来的敌军。一个敌军士兵刚从山崖上跳下来,还未站稳,便被太史慈一枪刺穿胸膛,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地面。
然而,周瑜的大军早有准备,人数又占优势,源源不断地从山崖上冲下来,山谷中的空间越来越小,精骑们渐渐不支,不断有士兵倒下,惨叫声、兵器碰撞声、箭矢破空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惨烈的战歌。
太史慈见状,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他虚晃一枪,挑开身前的敌兵,大喊道:“兄弟们,向谷尾突围!”说完,率领残部向着谷尾冲去。谷尾的巨石虽然巨大,但中间有一处缝隙,仅容一人一马通过。
周瑜在山崖上看得清楚,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对身边的士兵说道:“放开那个缺口,让太史慈突围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