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时日二人也算是混熟了。
李斯苦笑:“公子,方才陛下连发十二道诏令,把支持扶苏公子的儒生全都流放去了……”
嬴炎沉默了一下:“我刚刚从父皇那里过来的,你的消息为什么比我还快?”
这不合理啊。
李斯:“好歹也在大秦这么多年,有点渠道也是正常的。”
行叭。
嬴炎思量着也安排几个养济院的去岭南那边探查一下当地民风习俗之类的,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字上面。
他们需要在百家大议之前把章程敲定下来,这样就是可以趁着他们还在咸阳城的时候强硬的要求他们学新字了。
就和之前的书同文一个道理——反正以后大秦的文书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你们看着办。
而且这推行的难度可比之前低多了,原本不识字的黔首对于天幕上的不认识也能大概理解意思的文字拥有天然的好感度。
有些聪明的估计早就开始照着天幕学了。
李府上阳光不错,适合完善提案。李斯的注意力从训斥文书转移到了教导十九公子上面。
暗戳戳的夹带私货——有意无意的就绕到了以法治国的好处上。嬴炎就听着,偶尔附和。
师徒两个气氛倒也和谐。
打破气氛的是一名仆从。
“主君,外面有人言自己对造字上面颇有心得,前来自荐。”
要是放在平时的话,这种人高低得被打出去。可如今不一样!
“秦太宗”的臣子由各处云集而来,贫富贵贱皆有,下一任君王用人不论出处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
大秦缺少人才和官吏,为什么招不到人?还不是因为名声?
如今好不容易靠着天幕的有了那点名声,大秦的三公九卿就没有拖后腿的。
“可有文章递上来?”李斯抚须问。
每个人都见那是不可能的,先看一下对方写的文章再决定见不见,如若看不上也会让家里的幕僚给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