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谭帅和刘凯又离开了海城。
黎阳在大大的遮阳伞下卖冰淇淋的时候,听人说,他们片区的小混混被人寻仇,现在都在西区的诊所处理伤口呢。
把一个个压好的冰淇淋递给排队的人,这一缸浆料很快卖光了,排在冰淇淋机最前面的秦锐。
黄立安在后面已经把冰淇淋粉兑好了,安装好后,还要在等一阵子,黎阳就跟秦锐说起了报考志愿的事情来。
黎阳原本以为秦锐会报考B市的大学,因为他家在那里,而且B市的大学也多,但是他却想去南方的学校,理由很简单,离家远点。
冰淇淋做好,秦锐伸手的时候,黎阳看到他手上全是伤,忍不住张嘴道:“你不会……”
秦锐对他做了“嘘”的动作,拿着冰淇淋,另外一只手冲他挥了挥。
这一天,黎阳卖了一千三百二十五碗冰淇淋,收入六百六十三块钱,多出的五毛,等他回学校要还给秦锐,因为没来及找钱,他就跑了。
共用了三十一袋冰淇淋粉,价值一百六十七块四角,约莫用电二十一度,给旁边的小卖部电费二十七块,净挣四百六十八元一角。
这一天,黎阳和帮忙的小尾巴黄立安,俩人一共挣了五百多块钱。
晚上,邻居们挤在小屋子里来看电视的时候,徐国华和他的爷爷奶奶来了。
大院子的塑料盆里水晒了一天,此时还是热的,俩人脱了衣服,温热的水洗掉了身上的汗,十分的痛快,黎阳自告奋勇的给谭帅搓背,虽然技术有些生疏,但还是得到了谭帅的肯定。
因为每个大学的每个专业在每个省市招生人数有限,很多都是一两个,以免本校学生挤掉本校学生的志愿,这次算是一个简单的统计。
三个人驴唇不对马嘴的说着话,然后相继睡了过去。
“你俩先吃,要不等会化了。”黎阳说道。
这次,谭帅还带回来一台全新的彩色电视机,震动了整条巷子。
这个时候学生和家长都是焦急的,班主任也是忙碌的,高考志愿的填报很重要,谁也不想出现什么偏差。
徐国华的奶奶乐意见到孙子出来,她在家里熬绿豆汤,然后端过来,给黎阳他们几个分着喝。
除此之外,旁边的架子上挂着的帽子、伞分别卖了三十二顶,十八把,刨除批发的价格,净挣了三十三块钱。
早上,黎阳醒过来,没有着急起来,而是在凉席上跟谭帅说起了志愿学校和专业。
第二个机器测试好了之后,放到肖欣欣摆摊子的步行街里面,第三台放在了电影院门口的小商店处,暑假的时候,这里每天都是很热闹的。
徐国华的成绩进步很快,以他的估分可以上很多重点大学,但是今年高考形势严峻,第一志愿如果落选,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上面的重点大学即便分够,报考的人多,也不会被录取。
这个他早就跟谭帅商量过,当时谭帅的回答是挺好的,现在的反应依旧一样。
这个焦头烂额的时候,谭帅回来了,和刘凯一人开了一辆一样的卡车。
因为这个账早就算过,所以黎阳现在已经能够很快的平复心情,然后在账本的右侧,画一个开的灿烂的小花。
海城有三所比较厉害的大学,其中有两所开设了徐国华想要报考的专业,其中一所专业排名全国前三,徐国华跟黎阳早早的就讨论过,并且还坐公交车去那个学校的后门看过。
可能是高考有点紧张,徐国华中暑了,在家里歇了一天半过来找黎阳,因为脾胃虚,他也不能吃冰淇淋,在一边默默的帮忙,有空的时候跟黎阳对了一下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徐爷爷和徐奶奶以为孙子只是想要靠近家照顾他们俩,但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确实是可以的,班主任反倒担心这个志愿不是十分的稳妥,因为他知道,九中那边也有不少人选择了这个学校和专业。
晚上,因为大毛哥俩和邻居小孩子们不愿意离开电视机,黎阳和谭帅不得不大半夜的骑车去南山。
结果俩老人的担心从拖累孙子又变成了孙子会不会考不上……
才刚过去半年的时间,谭帅又多了一辆卡车,黎阳高高兴兴的记在账本上。
徐国华是个可靠的人,他有条不紊的售卖东西,黎阳终于可以离开冰淇淋机一米以外,端着冰淇淋去棉花厂,看到了谭帅去了H市的电话留言,给接线员留下一个数字,然后拿回来最近的报纸。
他现在穿着长袖的单褂,黎阳招他帮几天忙,然后工资是一个清凉的半袖、一个到膝盖的短裤,和一双棕色的凉鞋。
三个人并排躺在地面的凉席上,大毛摸着弟弟的小肚子,感叹道:“我今年才知道,咱们长寻坡这边有这么多有钱人,五毛钱的冰淇淋,竟然一天能买好几根吃。”
黎阳擦的多了,一眼就看出来不一样,这是新买的,不是新车,算是半新车。
谭帅不在家,晚上,黎阳会和大毛哥俩去南山住,早上过来时,顺便用三轮车把冰淇淋粉拉上。
哥俩一人拿着一个勺子,一人吃一口,再往黎阳嘴里塞一下,这一天在外头,热出这么多臭汗,也就晚上这个时候吃着冰凉可口的冰淇淋,才能凉快一下。
报纸上,对于今年的高考用了一个词语“惨烈”,全国报名二百六十多万,招生人数仅仅六十万,竞争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