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长寻坡[种田] 英桃 3368 字 9个月前

第五十章

考试前几天,黎阳收到了大哥的信和汇款,看到地址时,他愣住了,并不是跟之前一样来自海城,而是B市。

信中说,他们听了谭帅的建议,去到B市卖衣服,左敏的身体已经好转,十分能干,他们还一起去夜校学习……

其中还提到,他努力干两年,就把父亲母亲也一起接到B市,这样黎阳毕业以后就可以在海城和B市之间来回走动,一家人就能一直在一起了。

看着大哥的信,黎阳就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间的自信心,十分替大哥感觉到高兴。

信反复看了两遍,黎阳正寻思如何回信,突然就听到旁边的涂林喊了一声。

不大的宿舍住着六个人,能活动的地方可以说是方寸之间,临近考试,大家都会刻意放轻动静,生怕会打扰到别人。

涂林突然这样,一听就很反常,大家纷纷抬头关心问道:“怎么了?”

“卡玛斯工厂着火了!”涂林瞪着眼睛,稍微调高了收音机的声音,“烧的还是发动机制造厂!”

里面播放的是俄语,其他人听不懂。

“火灾才刚刚熄灭,厂房化成了废墟,大量设备受到了损害……”

用这样低的价格能买到卡玛斯,黎阳还是十分心动的,他在这里跟工厂打了个电话,依旧没有得到他们领导准备的回来的时间,便告诉他们自己晚点再来,然后拨通了棉花厂的电话。

当然,认真说起来,是比雪人要高的。

黎阳点点头,他不单见过,还看了它拆卸后的样子,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十几万并不是白花的。

其次是这些工厂联系工作人员如果不在,他们就不能随意进入工厂,更不可能得到产品的信息,这个时候要么等,要么去下一个。

黎阳是个能呆的住的人,只要有报纸或者书可以看,他能蹲上多少天不出门也可以。

因为谭帅不知道会开车去哪里,如果他不主动联系,黎阳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个城市。

学费一年二百,伙食费一年都在学校吃也不到四百块,几千块钱能够他学习和生活好多年,但是九分之一的车都买不回来……

这几天期末考试,黎阳每天也都是风景线中的一员,他和涂林报考的一样,俩人可以共同骑一个,累倒是不累,就是急,怕赶不上。

接线员接的电话,说是谭帅已经离开海城很久时间了,不知道是回来的时候没过来,还是就一直在外头拉货没回来。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进行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首先这些工厂在不同的市,每个之间可能隔着几百里,有的特别偏僻,坐火车下来,换汽车,然后还得自己再找交通工具才能抵达。

黎阳说出了“卡玛斯”,那些人才把眼睛移到他脸上。

难受归难受,考试还是得准备的。

黎阳有些着急了,跟接线员叮嘱,让谭帅回来后,立刻给他发电报,他们学校旁边就是邮电局,他隔几个小时就去看一下。

听出来黎阳急了,接线员一口应下来,说是自己下班也去南山看看,只要有信儿立刻告诉他。

每天考完试,还得回去上楼跟师兄们打听,打听他们啥时候出发,千万可别把他们忘记了……

这个特别靠北的小城市,报纸制作的有点粗糙,但是张数多,上面啥五花八门的信息都有。

所有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两场考试考场不在一个楼的,离的远的,下了考场就得疯狂的骑着自行车赶路,有从左边往右边骑的,也有从右边往左边骑的,形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什么十元一头羊,羊毛羊绒的筛选,本地地毯厂夜班轮班方式,一日三餐的标准等等,其中也有严肃的新闻,譬如最近周围城市流入一些有问题的车,希望广大人民引起注意,不要贪图便宜上了大当。

工厂人对黎阳很客气,给他安排住下来,一顿三餐都准备好。

听到“大火”,黎阳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之前的事情,他琢磨了一下,跟老头打听了那些车出现的地方,然后顶着雪去了隔壁市。

和黎阳他们学校有合作以及联系的工厂和企业特别多,调查是有分工的,黎阳的师兄们分到的都是中小工厂,去他们那里,主要调查生产的产品,和市场上的产品的对比,总结优点和缺点,提交上去,然后学校对口的专业会帮助工厂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

不想错失这个好机会,黎阳到了学校后,又给棉花厂打了一个电话,得到的消息是谭帅还没回来。

“我身上是没啥钱,先验验货,如果好,买的人自然就来了。”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每个人都挺难受的。

这样说的黎阳,终于被领到了郊外的空地上,一排排卡车停在那里,涂装完全不同,但是粗犷狂放的样子没变,跟简陋的场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考完最后一场,黎阳和一群学生从考场出来,站在教学楼的门口,一个个抱着肩膀,看着外面到脚腕的雪,俱是一脸的茫然,已经到了下雪的季节吗?

一个个都忙懵了,每天看日历,却不知道已经到了十二月末。

不管咋样,黎阳还是坐上了回学校的火车。

打开水的时候,黎阳跟烧锅炉的老头说了会话,不知道是怎么挑起来这个话头,老头一脸神秘,压低声音道:“那些车是从大火里抢出来了,听人说,很多零件还都是烧的漆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