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清晨,天还没亮,熟悉的鸽哨声在长寻坡北面响了起来。
沿着这条缓长的坡道,两边堆砌着成片的低矮的房子,此时,窸窸窣窣的有了动静,裹上厚衣服的人嘶嘶哈哈的往公共厕所跑,还要小心脚下的坑坑洼洼,尤其是地上冻的结实的冰。
从屋子里乍一出来,被外面的冷气一激,喷嚏和咳嗽的声音逐渐多了。
天窗口还是乌黑的,没有一丝亮光,黎阳半睡半醒,打了好几个呵欠。
经过一个晚上的燃烧,炉子里压的煤块差不多烧完了,看不到一丝亮光,屋子里的温度明显比睡觉前降低不少。
裹紧被子,黎阳闭着眼睛,用脚踢了踢旁边的人。
谭帅皱了皱眉,过了一会儿,起来了,吸着冷气把衣服穿好,然后往炉子里面放柴禾,生火。
炉火虽然着了,但是等一会儿才能热起来,黎阳翻了个身,用被子把灯棍灼眼的光给挡住,模模糊糊的道:“煮粥吧,有咸鸡蛋和馒头……”
瓦数高的灯棍比灯泡可亮多了,谭帅熟练的把米淘好,然后把锅放在炉子上面,从坛子里往外掏咸鸡蛋和咸鹅蛋。
物价明显涨了不少,工资也在涨,只是黎阳从来没有拿过工资,对这个的涨幅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说着话,炉子上面的锅开始冒出大量热气,黄立安伸手把锅盖挪开一个缝,可以看到里面的小米已经翻花了。
黄立安戴着旧的兔毛帽子,耳朵和脑袋是被保护的很好,鼻子尖冻的通红,“油条又涨价了。”
“这些八毛钱。”黄立安摘下帽子,放在了桌上摞着的书上。
“多少钱了?”黎阳一边擦脸一边问。
除了主食,桌上还有黎母腌的咸菜,还有咸蛋,以及大毛爱吃的鱼冻。
谭帅胃不好,像是黄米做的豆包和年糕不好消化,黎阳都不愿意给他吃,今年老家做的豆包是用白面,黎阳留下了一大袋子,今天早上热上了好几个。
“稀的吧。”谭帅洗完手,坐在到凳子上面,很快,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就放在了跟前。
这几年,随着大批国人到俄罗斯做生意,那里开了不少中餐馆,其实是有油条的,只不过在外面吃家乡的东西,大毛依旧觉得味道不一样罢了。
黎阳家的地先给黎飞家种,只是黎飞拿过来的粮食,比地里产的还多,这里面不少都是亲戚们送的,黎飞一道捎了过来。
谭帅对着镜子剃胡子。
等谭帅弄的差不多了,屋子也暖和了,黎阳像是毛毛虫一样从被窝里钻出来,半闭着眼睛穿衣服,爬起来洗漱。
这些东西大部分都被送去了B市,因为那里人多,吃的快,谭帅和黎阳一个长期在国外,一个天天住在厂子里不回家,东西放这里都怕着虫子。
“哥,你要稀的还是稠的?”黎阳拿着勺子问。
才进屋,大毛抓起一根油条就吃起来,“好香,在莫斯科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油条。”
黎阳到海城的头半年,一直在跟小商贩们一起卖红薯,对那时的价格记忆犹新,所以现在再出去买东西,只觉得贵。
黎阳看了一眼敞口的袋子,“是贵了不少,去年这些油条,也就五毛,猪肉涨的也厉害,我刚来那年,去了骨头的一斤两块八,现在都快四块了。”
看着锅里的粥差不多了,大毛去放桌子,黄立安拿碗筷,黎阳把锅上面热着的馒头和豆包拿出来放在盘子里,然后开始盛粥。
现在,黎阳不少堂哥堂弟都在车队里面干活,他们的家里人还在老家干活,觉得孩子受谭帅照顾了,家里有啥东西都想着捎一份,反正有卡车,不用背着扛着坐火车跟人挤。
黎阳正在洗脸的时候,大毛哥俩来了,他们刚去外头走了一圈,买回来一袋子油条。
今年他们吃的小米还是黎阳老家种的,黎飞跑那趟线,回家的时候,拉过来的,B市和黎阳这里都有份。
吃完饭,谭帅他们三个自觉的去洗锅刷碗,黎阳则把一个袋子放在了黄立安的书包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