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求道——第十三卷总结与感言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4385 字 25天前

对于情何以甚来说,这不是一道选择题。

这从来就不构成选择。

一证天人就是为了最后的十三证,就是为了七情六欲火红尘劫。天态就是为了对应魔态,《朝闻道》的名字落下时,我想的就是朝生暮死朝闻道的精神。蜉蝣生来只一瞬吗?那被伱掠过的一瞬间,或许也是某只蜉蝣求道的一生!

那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止我这么写呢?

你们知道的。

没有任何人、任何声音能够改变我。

我从来都知道我要怎么写,我会怎么写。

从开始到现在,我唯一的变化,只是更明白我这么写会面对什么。

然后我去面对。

然后我继续这样写。

它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没有关系。它是我最想要的。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创作生命会更短,我只想写我想写的作品。不然这一生也太没趣味。不然我日复一日地坐在电脑前,我也太枯萎。

其实这一卷不止在结卷这里是如此。

在武道开道的时候也是。

当王骜找到王肇,说“接下了,两清。接不下,两清。”的时候,我转了镜头。

也有很多人骂。

他们像是一群好不容易来了状态的早泄男,急吼吼地要完成人生的大和谐。浑不知前戏的重要性,也不懂得高质量的绵长的高潮远胜于那一哆嗦的满足。

王骜一拳轰出,武道就开拓了。

但武道顶峰的故事,还根本没有铺开。几个武道宗师的意志,还没有表现。

这几笔不勾勒出来,后面四大武道宗师托举王骜,怎么让人动容?

后面猕知本潜游天道深海、设局阻道,乃至于谋算姜望,也都牵扯不开了。

嘿。说这些也没屁用。

喜欢的还是喜欢,讨厌的还是讨厌。支持的还是支持,挑刺的还是挑刺。

我只是下班了,随口跟朋友们吐槽一下。(可见人都是需要吐槽的)

我不想说什么大环境,什么不理解,什么社会的戾气。

我既然选择在这样的时候这样写作,那么由此导致的一切,我面对,我接受。实在接受不了的就跟朋友吐槽几句,再不行就拉黑。

就像作为读者的时候,不喜欢一个作者,一部作品,直接删除书架就够了。谁能按着你的头,逼着你订阅,逼着你阅读呢?

从《天人》始,到《朝生暮死朝闻道》终,全篇一百章。

这一卷的写作,我自认为已经拿出了我的巅峰状态。

就算重来一遍,我也很难写得更好。

换而言之,若你对这卷都不满意。

那么之后可能不会再出现让你满意的内容。

赤心巡天已经到了大后期了,可以写的东西不多了。

都已经走到超凡绝巅了,前方还有什么路可走呢?

我不可能搞个飞升什么的再来一遍。

现世是唯一的地图,也是最高位的地图。

我只想不受干扰的,完全按照我心中所想,完成它的收尾。

除此之外的一切事情,都不那么重要。

有一个曾经对我有过误会的作者,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

他跟我说——等你完本一本书后,所有舆论都会翻篇,这是超级大长篇才会经历的痛苦,会让所有误解和偏见一步步加深。相信你能走出去的,加油!努力!

当一本小说连载到八百万字,当你在追读的过程里感觉到不爽,曾经阅读过程里累积下来的不舒服,很有可能就在某一刻突然爆发。那些令你感动令你欢笑的瞬间,你不会记得很久的,那些不爽不舒服的地方,却像一根扎在眼睛里的刺。

八百万字,足够它生根发芽。

八百万字了!读者的阈值已经拔高到了难以抵达的位置,也无可避免地开始审美疲劳——虽然作者在努力地用不同方式讲述故事,绞尽脑汁让故事在八百万字后还能有新意。但仅仅看着那几个名字,你就已经腻了。

一部八百万字的大长篇,作者写了四年半,很多读者也追了几年了。到后来每个人都对故事有自己的期望,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发展。

有些人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发展。

而有些极端的,更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左右作者,逼作者只往ta想要的方向走。

包括不停地咒骂,不停地发分手信,发《告董事会决定书》,一次次地大张旗鼓地宣告“我要撤资了!”“我要退你这本书的股!”“没有我看你怎么办!”“大家都别看啊。大家都快走!当然我是不会走的。等你们都走了他将只能听我的。”

太正常了。

近九万追读,这么多读者,哪个没有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看到喜欢的角色出场,就希望多点镜头,看到讨厌的角色出场,就希望赶紧去死。这是人之常情啊。

唯一的问题是——

情何以甚也不能只往情何以甚想要的方向走。

情何以甚的写作,不会被任何小说世界之外的声音影响。

有时候他也想看到点他想看到的“爽”,但是这个小说世界不允许。

有时候他也想两全其美,他也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不可能做到。

当然他会痛苦,会疲惫,会煎熬。但他还是会按自己最想要的方式写。

这是情何以甚的仙侠世界,它承载的是情何以甚关于仙侠的所有想象。同时它不负责、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哪怕是在人数最少、只有三百多人的盟群里,我也常常看到两个人一前一后间隔不到一分钟,聊着自己对于故事发展完全不同的期待——也就是说,无论你往左或者往右,总有一个人是失望的。

遑论是九万追读的正版读者。以及全网根本数不过来的那些读者呢?

听谁的呢?

我一直都说,我是带着作品找知音。是在路上找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