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赐苏锦二十匹

先从一省一域改,集中精兵强将,能臣干吏,改出了成果后,建立在新体制上的新生力量,就会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然后以体制战体制。

毋庸置疑,新的体制会如摧枯拉朽一样战胜旧体制,这就是客观规律。

如果四面出击,如摊大饼一样,本来就寥寥几个的变革强将,说不得还有投机分子混入其间以图名利权位。

如此寥寥数十人,空降在一个由庞大旧官僚集团组成的旧体制上,想要变法,下面不是掣肘重重,就是阳奉阴违。

而且崇平帝从目前给他的观感而言,还是裱糊匠多一些,辗转腾挪。

当然在旧的体制上,如果不能另起炉灶,建立一套新的体制,阴干旧的体制,除了裱糊,也没有什么办法。

“边事,武功……”

崇平帝喃喃说着,一时间心绪起伏,看着对面的少年,沉吟不语。

此子竟是执变法之论者。

心头一时间有许多问题,想要询问,比如如何变法,避免前宋之败,前宋先有庆历新政,后有安石变法,皆是事败。

当然,再追问,就略显刻薄了,也有失君臣之道。

这些还是等之后吧。

兹事体大,这原非一次面圣就可敲定。

贾珩神情默然,目光幽幽,对于他说的东西,他心中自然有通盘方略,但现在不能和天子说,只因时机不至。

正卒伍,厉甲兵?

自是练新军,发展军工科技。

营修水利,稼穑之术,应对天灾?

这要利用一国之人才,集中人力物力去研究农学。

至于整顿吏治,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

这些都是天子能够整合手中的资源,能做到最好的一步。

至于变法,现在也不是不行,只要学雍正,只做不说,而且是先从一地一域而始。

见崇平帝沉默不语,晋阳长公主看了一眼天色,轻声说道:“皇兄,天色不早了,都已酉时了,等下宫门都要落锁,不如让贾珩先回去?”

崇平帝也回转神思,笑了笑,看向那青衫少年,想说一句,“传膳。”,但嘴唇翕动了下,道:“今日先话至此处,晋阳,你带贾珩回去。”

晋阳长公主诧异地看了一眼自家皇兄,她本来以为皇兄会留饭来着,以往她带婵月入宫,就是如此。

难道是方才贾珩应对有误,才致皇兄,可皇兄方才明明面带微笑。

崇平帝走到书案之后,将三国书稿装进木盒,沉吟片刻,还是缓缓道出几字:“此书稿……甚佳,戴权。”

“奴才在。”戴权从外间躬身而入,道:“陛下。”

“贾珩著书有功,赐……苏锦各色凡二十匹,嘉勉之。”崇平帝抬眸看了一眼青衫直裰的少年,暗道,那样一份家业予你,朕就不赏你什么了,几匹布,回去裁几身好衣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