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元春的宫心计?

贾珩看向元春,鼻翼间浮动着一股如麝如兰的香气,只是握住手,并未有其他动作,问道:“大姐姐,太太那边儿……”

“妈已说不管我的事儿,等明天,我就寻些佛经来看罢。”元春纤声道。

贾珩:“……”

所以,什么出家,自始自终都是你的“宫心计”?

你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了,是吧?

抑或是,高明的猎手,总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不过,元春出家修行,的确是掩人耳目的好方式。

只是,这辈子终究委屈了她,无名无分,见不得光,这能算是宫心计吗?

贾珩心头也生出一些怜惜来,转眸看着雪肤玉颜、娇羞不胜的元春,没有人知道,他其实也想拥她入怀,但却不能,哪怕明知道抱琴已盯住了金钏和袭人。

谁知道影子,有没有倒映在窗帘上呢?

然后就是,「珩大爷,你也不想?」这句话都还不是双引号,而是刘备文对话专用标点符号。

贾珩握着滑若凝脂的玉手,默然片刻,轻声道:“大姐姐,明天随我去长公主府上罢。”

“嗯。”元春芳心被羞喜甜蜜流淌过,低头应着。

忽然想起一事,转眸问道:“忠顺王那边儿?”

贾珩道:“刚刚重华宫里,已定了旨意,废为庶人,徒刑至皇陵去作苦役,以后皆不足为虑。”

“啊?这……”元春讶异说着,喃喃道:“也是,这般大的事儿,发落不会轻了。”

这样一来,府中就不会被那位藩王盯着了。

贾珩笑了笑,道:“天色不早了,大姐姐早些歇着,我也回去了,明天还要去锦衣府问案子。”

皇陵贪腐案,忠顺王先行发落,不是尘埃落定的尾声,而是大幕拉开的楔子。

说着,起得身来,也顺势松开元春的玉手,嗯,绵软柔腻,无出其右。

元春凝眸道:“那我送送珩弟。”

贾珩道:“不用了,外面下雨了,有些冷。”

……

……

另外一边儿,宝钗也与莺儿的返回梨香院,入得厢房中。

此刻灯火彤彤亮着,薛姨妈也从贾母处回来了好一会儿,见到宝钗,笑道:“乖囡,你可算回来了。”

宝钗将身上系着的朱红璎珞流苏披风解开,递给丫鬟莺儿,近前绣墩落座下来,这位元春的表妹,内着半新不旧的蜜合色棉袄,身姿丰美,肌骨莹润。

“乖囡,过两天你哥哥该回来了吧。”薛姨妈轻笑道。

先前,贾珩有言,说让薛蟠半个月回来一次,今天是十二,也就在这三五天。

宝钗道:“我明天去问问珩大哥。”

薛姨妈:“???”

她是这个意思吗?

不过,好像也该去问问,毕竟,到时候要将蟠儿接过来,珩哥儿别给忘了才是。

“也不知你哥哥在五城兵马司的司狱所,吃苦了没有,他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头,别是饿瘦了。”薛姨妈压下心头的一丝异样,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说道。

许是想起薛蟠形销骨立,只有一颗大脑袋来回晃荡,薛姨妈心头一酸。

宝钗道:“哥哥他去了好像没有半月,应不至于罢。”

薛姨妈面色滞了下,道:“其实也难说。”

旋即,又想起方才之事,感慨道:“刚才天香楼,因你大姐姐的亲事,闹了那么一出,哎。”

宝钗点了点头,只是听着自家母亲的感慨,并没有接话。

薛姨妈道:“不过珩哥儿心头从来有着大盘算,那忠顺王府不就是?说来,那老王爷当初因为皇商的事,也刁难过咱们家,现在可好了,这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宝钗端起茶盅,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薛姨妈说着,又问道:“乖囡,你说珩哥儿是不是在你大姐姐的亲事上,另有盘算?”

暗道,难道是看中了哪位藩王,才这般存住气。

经过忠顺王一事,薛姨妈只觉那少年所图甚大,说不定在下大棋。�0�2

宝钗轻轻摇了摇头,道:“我还不知道呢。”

“哎,你大姐姐之后,这些姑娘就属着你年岁到了吧。”薛姨妈说到此处,又是一阵唏嘘。

“妈好端端的怎么又提这一茬儿?”宝钗秀眉蹙了蹙,凝眸问道。

薛姨妈见自家女儿似不想提此事,也不继续说着,而是改换了个话题,问道:“好了,不说了,你说珩哥儿,他今个儿给林丫头过生儿,还送着平安符,他这般忙,还惦念着,他是真疼林丫头。”

说到最后,语气不无艳羡。

宝钗闻听此言,丰润、雪腻的脸蛋儿上,浮起一丝思索:“颦儿她在京中也没人照顾,珩大哥因为林姑父,多照顾一些也是有的。”

上次送着香囊,她也发现不寻常,可听他的意思,似无旁意,她姑且……

“珩哥儿也没给旁人送着生儿礼,我寻思着……”说着,薛姨妈只觉某种猜测在喉头里翻滚着,想要一吐为快,但又觉得不妥。

她寻思着,珩哥儿别是看上了那林丫头?

只转念一想,林丫头也不可能给他当妾。

宝钗心思慧黠,听话听音,自然捕捉到自家母亲的言外之意,心头就是笼上一团阴霾。

薛姨妈忽而问道:“对了,你上次过生儿,你珩大哥给你送什么没有?”

这句话本来是佐证薛姨妈心头的判断。

这话顿时将宝钗从思绪纷飞中拉了过来,羞恼道:“妈,你说什么呢,他给我送什么,是嫂子给我送的。”

薛姨妈自知失言,面色也有些不自然,道:“好了,先不说这些了,等过两天,你哥哥就回来了,得好好做顿好吃的。”

提起薛蟠,薛姨妈心头又满怀期待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