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晴雯:哼,这可是穿在里面的!

李纹道了声谢,只身来到立柜前,在立柜的书架上拿起一本《棠溪笔记》,就着烛火,翻阅起来。

李绮则是随着黛玉来到梳妆台,看着梳妆台上各式各样的首饰,明眸亮晶晶,轻声说道:“姐姐这里怎么多的首饰?”

李家因为李守中甘守清贫,族中只守着一些田产过活,而两个姑娘幼年又早早丧了父,家中难免经济拮据,甚至妹妹穿的衣服都是姐姐长大后剩下的衣服。

这会儿看着黛玉,心头未尝不觉得羡慕,不过小姑娘也没有说什么。

黛玉柔声道:“都是平时我自己买的,还有一些是长辈送的。”

说着,拿起一个平日不怎么佩戴着的簪子,脸上见着笑意,道:“姐姐,试试这个?”

李绮端详了下,是一支翡翠珠钗,晶莹剔透,小花栩栩如生,做工精致,少女看着就有些喜爱,但良好的家教还是将珠钗递过去,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这是妹妹的,我如何好戴着?”

黛玉柔声道:“这平常我也不大戴,姐姐如是喜欢,拿去戴着就是了。”

反正,这支簪子也不是珩大哥送她的,如是珩大哥见她没有簪子戴,想来也会送她新的。

倒不是黛玉没见过首饰,想让贾珩送着礼物,而是那种情侣之间的甜蜜,有些让少女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但李绮想了想,终究压下自己的喜爱,道:“实不好收着林妹妹的礼物。”

黛玉星眸熠熠生辉,柔声说道:“姐姐就只当是初见之时,送着的见面礼了,如是姐姐觉得过意不去,将手上这串手链送我,如何?”

少女带着的手链是平常的一根红绳系着佛珠,相比黛玉的那支珠花钗自是不能相提并论。

“这·”李绮说着,神色就有些犹豫。

紫鹃笑了笑道:“原是我家姑娘一番好意,李姑娘就先收着吧。

黛玉拿过李绮的手,看向少女凝霜皓腕上的珠链,轻声说道:“姐姐不愿将这手链送我吗?”

“不是。”李绮柔声道。

这时,李纹过来,迎着自家妹妹求助的目光,李纹柔声说道:“既是林妹妹一番好意,妹妹收下就是了。”

李绮见此,点了点头,看向黛玉,道:“多谢妹妹厚谊了。”两人交换了东西,两个小姑娘都觉得对方亲近了许多。拉着李纹和李绮来到床榻前,说着体己话。

“两位姐姐要不在府上多住几天?咱们也好说说话。“黛玉凝眸看向两人,柔声道。

他不在家的时候,她白天一个人在家中也挺闷的慌的,如是有着两个姐姐陪着,也能好一些。

李纹与自家妹妹对视一眼,心头也有些意动,柔声说道:“那等会儿我问问娘亲?”

这时,外间嬷嬷轻声唤道:“两位小姐,太太唤着你们过去呢。”

李纹放下手中的书,凝眸看向李绮,随着黛玉出了厢房,旋即,来到厅中。

曹氏笑道:“林姑娘,天色不早了,我带着她们两个回去。”

黛玉柔声道:“婶子,两位姐姐在这儿住两天如何?我在府中也没有什么玩伴儿,有两位姐姐在这儿玩着,也能热闹些。”

曹氏闻言,脸上笑意微顿,心头倒是犹豫了下,看向李纹和李绮,笑道:“你们两个怎么想的。”

李纹抬起目光,柔声说道:“我和妹妹听娘亲的。”

尤氏笑了笑,劝说道:“不如让两个姑娘在府上住几天,正好林姑娘也缺个伴儿。”

曹氏闻言,点了点头,笑道:“那你们在这儿先住着,我明天再过来。”

李纹和李绮轻轻应了下来,随着黛玉去了厢房,三个姑娘又是说着话。

而后,曹氏在一个老嬷嬷的陪同下,乘着马车离了宁国府,向着李家所在的宅院而去。

书房之中,贾珩则是拿着这二日江南大营汇总的一些簿册观阅,不时拿着毛笔在一旁书写记录,江南大营原有五卫,整饬之后,虽说仍会保持五卫的编制,但在细节上也有不少相应调整。

这时,晴雯端上一杯茶盅,递送过来,轻声道:“公子,喝茶。”

贾珩点了点头,看向晴雯,温声道:“放桌子上吧。”

晴雯也不多言,坐在不远处的椅子上,拿着针线和浅蓝色的布帛开始缝制着,少女灵巧如蝶,穿针引线。

天气冷了,她要给公子缝制着一件中衣,哼,这可是穿在里面的!

--

夜色之中,廊檐下悬挂的一只只灯笼,随风摇曳不停,映照着黑色匾额之上的“赵府”两个大字字清晰可见。

此刻花厅之中,杯碟碗筷,菜肴俱全,不时传来推杯换盏,吆五喝六之声。

江南大营豹韬卫指挥使赵戬、虎贲左卫指挥使何肇、指挥同知阎云,虎贲右卫指挥使商守刚、指挥同知张帆,以及几位江南大营的几位参将聚在一张酒桌前,吃酒议事。

几人之中,年岁最大的五十出头,年纪最小的也有四十出头,都是当年随着安南侯叶真,前往安南立下功劳的大将。

虽然不少人因为多年养尊处优的享乐,身形开始发福,腰部也有了肚腩,但当年的血腥厮杀培养的悍勇之气,仍时而可见。

“老赵,侯爷怎么说?“何肇是个浓眉大眼,国字脸的将领,此刻急声问道。

赵戬面色阴沉如铁,道:“侯爷劝我等将这些年拿的银子多少缴出来一两万两来,然后退下来,让在军中的年轻子弟,再立了功劳。”

“这上哪儿弄银子去,这些年,我们的俸禄加起来也没有一两万两。“虎贲右卫指挥使商守刚愤然说道。

“我们才多大年纪?纵是干到六十致仕都不打紧,这如何就这般退下来?”虎贲右卫指挥同知张帆打断着赵戬的话,愤愤说道。

“我看侯爷这是老了,那小儿在海门不过侥幸打了一场胜仗,比起我们弟兄在安南力夺二十八座城池,那小儿立的那些功劳,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张帆沉声说道。

赵戬沉声道:“不可胡说!”

安南侯在一众老部下眼里,威望颇高,哪怕是现在,一众部将虽心有怨气,但也不在背后议论。

何肇喝了一口闷酒,快怏不乐道:“今早儿,叶侄子去了江北,说是前往镇海卫做参将去了,侯爷这是低头了,当初两江总督衙门要整军,侯爷还说只得水师一处,现在整军牵涉到整个江南大营,这是要将我等一网打尽啊。”

赵戬叹了一口气,皱眉道:“侯爷也有侯爷的难处,那小儿在宫里面前红的发紫,侯爷也要避其锋芒。”

之所以,私下喊着贾珩为小儿,无他,因为贾珩年岁真是太小了,故称黄口小儿。

阎云睁着惺忪的睡眼,轻声道:“老赵,今个儿兵部那边儿的熟人传来消息,说那小儿去了兵部,逮住两位部堂的这些年向江南大营输送军械的虚报账目,要拿两位兵部部堂做筏子。”

“要我看,明天早上不如领着亲兵,在江南大营围了军帐,让那小儿给个说法!“张帆瞳孔充血,愤愤说道。

此言一出,恍若冷了场一般,正在喝酒的几人,脸上多是见着惊疑,而几个参将则是低头喝酒,只当没有听到一般。

裹挟军卒哗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为朝廷察知,几乎就是抄家灭族的罪过。

张帆见众将都在沉默,道:“不然,我们就这样就甘心缴了一辈子攒下的积蓄,然后灰溜溜的离了军营,诸位兄弟甘心吗?”

这时,商守刚放下筷子,落在瓷碗上,发出“铛”的一声,似乎显示着斩钉截铁的决心,沉声道:“张兄弟说的不错,不然,我们就要被人家从营中撵出去,而且没有银子傍身,下半辈子怎么过活?”

虽然仅仅是追缴七成贪墨兵饷,但贪墨的时候是一年一年地往家里挪,现在是一下子掏出来一大笔银子,不仅是肉疼,心都在滴血。

阎云沉声道:“老商说的是,闹将一场,金陵的兵部还有都察院的言官,必是闻讯弹劾那小儿,整军事宜自就做罢了。”

何肇面色默然了下劝道:“张兄弟和阎兄弟不可鲁莽,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

其他几个参将,交流着眼色,隐隐觉得事情的走向变得凶险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