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楚王:纯属无稽之谈……

京营出兵总共编练了近六万骑军,谢再义带走一万,庞师立带走六千,谢鲸带走三千与太原镇的兵马混编一万前去支援居庸关。

因为分兵太原八千骑军,弹压当地的镇兵,两千骑卒与七千步卒前往平安州。

故而此刻的大同城中也就有三万京营骑军,当然大同镇中步卒众多,而贾珩此刻再次带走一万,剩余两万京营骑军。

相比蔡权早有所料,汝南侯卫麒面色倏变,惊疑不定问道:“大将军这时候去平安州?大同这边儿如果被女真兵马猛攻,又当如何?”

因为贾珩没有向卫麒叙说清军可能采取的动向,故而卫麒并不知晓在两军对峙之时,贾珩这位主帅为何要去平安州。

贾珩道:“大同京营步卒六万,骑军两万,再加上大同镇三万,十万兵马的调度,因此还要仰仗汝南侯,我会留下蔡佥事,听我在平安州的军情,倒是飞鸽传书来报,大同可以出兵掩杀女真兵马。”

其实,倒也不指望大同能够出兵大破女真。

此刻在大同城外的兵马是整个清国的精锐,女真名将云集,严阵以待。

汝南侯卫麒迟疑了下,问道:“大将军为何要执意去平安州?”

贾珩道:“是女真可能会偷袭平安州,那里我留了一个破绽。”

提前一步到了平安州以后,就可就地布置,等待女真兵马。

说着,看向戚建辉,说道:“戚将军,此次你随我前往平安州。”

让蔡权在此就是为了方便控制京营的军卒,同时也好在战机出现时,给予女真主力致命一击。

戚建辉愣怔了下,拱手说道:“末将遵命。”

待分派了诸将任务,贾珩将目光从汝南侯卫麒等人移开,正要前往大营点兵。

就在这时,锦衣府卫李述快步进来,说道:“都督,谢再义将军那边儿的飞鸽传书。”

因为谢再义身旁是有锦衣府的人跟随,指挥同知曲朗都跟随着,是故在昨日击溃汉军两旗以及蒙古八旗万余兵马以后,就向贾珩飞鸽传书来报。

贾珩阅览而罢,然后迎着在场众将的好奇目光,说道:“谢再义在宣化城外击败了女真汉军八旗和蒙古骑兵,歼敌五千,俘虏一千,又是一场大胜。”

此言一出,大同城中的众将先是愣怔了下,旋即发出一声欢呼。

贾珩道:“先前,女真分兵前往居庸关,兵临北平府,其留下汉军两旗吸引我军注意力,就该想到此节。”

其实这等战机非常微妙,在居庸关被破之后,围攻宣府的清军就应该适时撤离或是与大同的清军主力汇合,或者也绕袭蓟镇防线。

当然留在原地,也不是谁都有魄力主动出击。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事实上这句话仅仅限于女真的本部精锐,一旗之兵不足万,但恰恰是不足万人,如果一个不慎,三五万战力低下、腐朽不堪的汉军都有可能被其冲溃。

但这是汉军八旗,比起出身老少边穷的女真本部精锐,在战斗意志上本来就要差上一些,再加上在宣化城和独石口来回折腾,顿兵坚城之下,早已疲惫不堪。

这次战事胜利,并无多少技巧,就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寡。

“宣化那边儿战事稍解,女真势必更为刻不容缓,朔州为晋中之首防,一旦被攻破,我军粮道就有可能中断,因此本侯需即刻前往驰援。”贾珩对着正在陷入喜悦莫名之色的一众将校。

卫麒道:“大将军放心,我等誓死守卫大同。”

贾珩点了点头,与蔡权交代了几句红夷大炮的关要,准备在之后的兵事上用上,而后吩咐着戚建辉去点兵,然后与陈潇前往军营。

平安州

古称朔州,又名马邑,此地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

此地距离大同城的直线距离也不过一百公里出头,而贾珩自晚上兵马,终于在第三天赶赴城池。

因为先前蔡权派遣了一位参将还有两位游击领着两千骑卒、七千步卒坐镇在城中,同时护着十五门红夷大炮。

贾珩看向一旁的陈潇,说道:“皇太极应该还没过来,不过也就在不久了。”

陈潇道:“我们先进城,如果皇太极攻城,再及早一步布置。”

“皇太极不亲自过来,也不吃亏,起码能吃掉女真一旗。”贾珩低声说道。

这时,一个锦衣府卫来报,说道:“都督,戚将军已经进城,请都督以及大军进城。”

贾珩挽着手中的缰绳,对着一旁的陈潇说道:“走,进城。”

此刻已是傍晚时分,西方天际残阳如血,金红霞光映照了苍翠含烟的青山,而远处的平安州城上方一面“汉”字旗随风猎猎作响。

此刻平安州城中,平安州节度使崔岭领着州中官将以及文吏迎至大门,而奋武营都督同知戚建辉领着驻扎在此地的果勇营参将胡观,游击将军冯其国,严迅,出城相迎。

平安州节度使辖兵四万,但实际兵额只有不到两万,如非贾珩提前派了兵马过来,还真有可能为女真趁虚而入,攻破关城,截断沂、代之地,隔绝太原与大同的联系。

“节帅,大将军到了。”

这时,一个军卒面带欣喜说着,来到一个身穿二品武官袍服,年岁四十出头,体态发福的中年武官近前。

崔岭循声而望,凝眸看向骑在枣红色骏马的蟒服少年,其人披着一袭玄色披风,内着行蟒袍服,腰间挂着一把宝剑,其人面容凛肃,剑眉星目,在马上端坐气度渊亭岳池,顾盼之间,自有一股睥睨四顾的雄武之姿。

“卑职见过永宁侯。”崔岭心情忐忑,快行几步,朝着那少年行礼躬身说道。

贾珩下了马,看向崔岭,笑了笑道:“崔节度使快快请起,你我也算是熟人了。”

其实,这几天崔岭已经被京营参将胡观给控制起来,城中兵权悉数收揽至手。

崔岭闻言,受宠若惊,脸上陪着笑道:“当年,宁荣两公在时,末将曾在小国公爷帐下听用,方才见着大将军,几是以为是小国公领兵而来。”

贾珩看向崔岭,说道:“崔节度使听说当初与府上的赦老爷交情莫逆?”

此言一出,崔岭脸色微变,显然为贾珩此言有些惊惧,迟疑了下,说道:“只是当年有些交情。”

“大将军。”这时,胡应领着两个游击将军过来,向着贾珩抱拳行礼。

“好了,咱们进官衙再说。”贾珩出言打住了几人的见礼,说道:“此地人多眼杂马,到官署中议事不迟。”

主要也是担心走漏风声,如果再让皇太极察觉,惊惧而走,那这一趟就是白来了。

大军在一片堪称静默的氛围中,卷甲入城。

平安州,州城官署之中,众军将、文吏分列而坐,贾珩自然坐在帅案之后的太师椅上,身后就是黄铜浮雕下山虎的图案,厅堂中寂然无声。

贾珩目光扫过下方一众军将,沉默了有一会儿,问道:“胡参将,城中兵马几何?北边儿可有敌寇踪迹?”

朔州接壤草原,可以说绕袭过来是能起到奇兵之效的,但汉军也不是没有设好堡墩以示警。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