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崇平帝:……居心叵测,锦衣府卫何在?(求月票!)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看来诸卿对班师皆无疑义,内阁拟旨,诏允卫国公料定善后事宜以后,择日班师。”

“微臣谨奉诏。”韩癀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

至此,西北战事宣告结束。

崇平帝看向下方的朝臣,说道:“自崇平十六年以来,北疆战事开启,将近一年,朝廷投入人力、物力不可胜计,虽中间有一场大败,但前后两场国战皆胜,卫国公数赴戎机,辗转南北,可谓劳苦功高,京营将校不避艰险,用命效死。”

殿中群臣闻言,心头也有些感慨,这场战事真是打的快有一年了,总算结束了。

崇平帝道:“户部,准备好钱粮,对死难王事的将校士卒抚恤赈济,尤其是先前随南安郡王严烨前往青海捐躯报国的士卒,也要一体抚恤。”

齐昆手持象牙玉笏,拱手道:“微臣遵旨。”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礼部,着相关官吏,搜集相关将校事迹,铸碑记事,以追悼捐躯之忠烈良将,褒扬彼等功绩。”

韩癀面色一肃,拱手道:“微臣遵旨。”

崇平帝默然片刻,说道:“余下就是卫国公晋爵一事,朕决意晋其爵?诸卿以为如何”

下方的朝臣闻言,心头一惊。

卫国公又…又要晋爵了?

岑惟山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卫国公在北疆之战后方得封国公,又得尚配帝女,皇恩浩荡,赏赐已极,如此一再晋其名爵酬功,难免使彼滋生怠惰骄狂之心,僭越逾矩之志,微臣以为当从长而议。”

殿中群臣闻言,心头都是一惊。

怠惰骄狂还好说?僭越逾矩之志是什么?

不得不说,文人之阴毒,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崇平帝面色阴沉,目光落在岑惟山的身上,喝问道:“你是说贾子钰有异志?”

“微臣只是一番保全、诫勉之意。”岑惟山跪将下来,跪请说道:“圣上,贾子钰不可久付兵权,微臣恐太阿倒持,新莽、杨隋之事重演,危害社稷!”

“是保全、诫勉还是妒火中烧的打压、排挤?”崇平帝面色铁青,不等岑惟山辩白,勃然大怒道:“离间君臣,居心叵测,锦衣府卫何在?”

“在。”从殿外来了几个身穿飞鱼服,配绣春刀的锦衣侍卫,抱拳道。

“押入诏狱,鞠问其罪。”崇平帝冷声道。

岑惟山面色苍白,但心神剧震片刻,猛然抬起头来,目光坚定无比,高声道:“圣上,微臣忠君之心,可昭日月,圣上,卫国公非具人臣之能,其人大奸似忠,久持兵权,必为国家大祸,圣上不得不防啊!”

此刻,殿中朝臣早已脸色变幻,为岑惟山之言而心神剧震不已。

这话也是能摆到台面上说的?

大抵是一种小助理听到:“哪里贵了,这么多年一直是这个价格……好好反思自己,工资有没有涨?这么多年有没有好好工作?”的震惊眼眸。

虽然当事人只是对使用长期类似“月入五千等于月入三万,月入不足五万等于残疾”诸如此类话术群体的正义薄纱,换上“你男朋友”的主语限定,或许集美们就要疯狂点赞。

韩癀微微闭上眼眸,面皮抽动了下,心神叹了一口气。

赵默眉头跳了跳,嘴唇蠕动了下,面色冷若冰霜。

齐昆皱了皱眉,目光闪了闪。

庞士朗脸色微顿,暗道,这岑大人真是刚而犯上,这可不是骗廷杖了,这等话要担负很大的风险。

其实,岑惟山之所以如此言辞激烈,恰恰是贾珩在西北之战以后,政治威望急剧膨胀,再加上其人为削平江南士绅的新法张目,所自然而然引发的旧官僚体制的反噬。

这一次反噬,如果借用气运之说解释,就是陈汉王朝的气运金龙感受到了一丝青紫王气抚育而出,油然而生的一股厌恶和警惕。

赤白气运天柱中的金龙睁开了金眸,气运迷心,借岑惟山之口对崇平帝的提醒。

嗯,以上纯属扯淡。

崇平帝勃然而怒,冷声说道:“大汉立国以来,厚待武勋将臣,郡王世袭罔替,罕少罪之!国公八位皆以厚禄供养,矜恤功臣后嗣,纵观青史,莫不兔死狗烹,如本朝可有?”

殿中群臣闻言,面色微震。

“如果真有阴蓄异志,谋朝篡位者,势必人神共弃,天下共诛之!尔等如果只因同僚才能出众而嫉妒诋毁,朕如纳佞言,何以统御文武,平治天下?这等诛心之言,离间之语,才是蛊惑人心,祸乱朝纲!”崇平帝冷声道。

母后前日提醒于他,君臣相疑,才是祸端之始。

“圣上圣明。”殿中群臣听崇平帝圣训,纷纷跪下说道。

而岑惟山跪将下来,遍体冰凉,已惧不能对。

崇平帝似乎余怒未消,目中冷色涌动,沉声道:“岑惟山以诛心之言离间君臣,祸国殃民,追毁出身以来所有文字,流放云南,充军编管,永不叙用。”

岑惟山闻言,急声道:“圣上,微臣……”

如果只是打入诏狱,他还能忍受,大不了等来日还有起复之机。

陈汉采汉唐之典章,综宋明之成制,“追毁出身以来所有文字”的惩罚自然也有,但不常用。

韩癀与赵默二人心头一惊,张了张嘴,但终究不想招惹正处盛怒中的天子。

幸在岑惟山犯颜直谏,已经在天子心底种下一根刺。

赵默如是想道。

或者大抵也倒也生出一股,“请先生赴死!”的壮烈之感。

可以说,岑惟山方才的犯颜直谏,几乎直击藏在崇平帝心底最深处还未酝酿而成的隐忧。

那就是崇平帝在吐血晕厥,龙体每况愈下以后,心底深处的确藏着一丝对未来朝局的隐忧!

或许是诸子夺嫡,或许是宋家干政,或许乃至是贾珩太过能干,从此为一代权臣,以贾婿代陈翁……

而崇平帝方才的一番天下共诛之,也更像是一种在政治上谋求共识,或者说下意识的帝王权术。

当贾珩回返以后,听说此事以后,大概会形成一种道德枷锁、良心制约。

当然也会诚惶诚恐,感激涕零,肝脑涂地以报。

“圣上还请息怒,军功封赏,朝廷自有典制,有功当赏,有过必罚,既是立下军功,自当以功爵酬赏。”吏部尚书姚舆沉吟片刻,说道:“微臣以为可晋卫国公爵为一等,以酬其功。”

赵默眉头紧皱,并没有接话。

这次功劳怎么也不可能封为郡王,纵是一等国公,后续再有功劳,也不好封为郡王。

殿中官员也纷纷附议。

崇平帝道:“姚卿与诸卿所言甚是,这次因功劳晋其爵,封赏相关有功将校,也是应有之义,暂封一等公爵,余后待户部汇总相关功劳,再行集议。”

经过岑惟山一事,崇平帝宛如吃了苍蝇一样,不再多言,示意朝臣散朝。

随着群臣心是重重离了大明宫含元殿,贾珩在哈密再胜准噶尔蒙古的消息,也渐渐扩散至整个京城。

京城百姓沉浸在一片欢腾中,朝廷在西北又打赢了一场胜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