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凤姐:你说他怎么想的?

还能是什么?相好的呗。

凤姐轻哼一声,说道:“他这个没良心的,他在西北,我帮着他在府上忙前忙后的,回来一句体己话也不舍得说。”

刚才不说怎么着,就不知道拉拉她的手,说两句话?

平儿压低了声音,说道:“奶奶这怨气是从何而来的,他与宝姑娘还有林姑娘那是都定下的亲事,将来也是要成亲完婚的。”

凤姐艳丽玉容上现出恼怒,呸了一口,芳心恼怒,说道:“他欺负我的时候怎么不说呢?我还真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了。”

当初在凹晶馆,各种变着花样地欺负她,刚刚又给陌生人一样。

其实在凤姐心底,如果头一次还能说错有错着,但后来那样花样繁复,那不就是稀罕自己?

凤姐除却性情传统,本身就是控制欲很强的女人,见刚才去找贾珩并没有得类似夫妻或情侣间的回应,难免生起了闷气。

这一点儿还和李纨不一样,李纨守寡多年,又有自己的孩子,就没有这么高的情感期待,只要时不时…把一次也就是了。

至于凤姐还寄托了其他的感情期待。

平儿柔声道:“奶奶别生气了,真的闹别扭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奶奶自己。”

这个可不是以前的二爷,珩大爷是一等国公,身边儿什么时候缺过女人,哪能天天围着奶奶转。

凤姐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他怎么想的?”

两个人在一块儿缠绵的时候,对她稀罕的跟什么似的,每次都恨不得将她揉碎了一样……

难道真是把她当成了玩物?

不行,下次得好好问问他。

平儿轻笑了一下,说道:“奶奶,来日方长吧,这热水已经打好了,奶奶先洗脚吧。”

凤姐轻轻应了一声,忽而不知想起什么,说道:“平儿,你说珠大嫂,最近是不是有些反常?”

平儿道:“反常?”

“我瞧她以往穿衣打扮也不像近来那样老气,倒像是那刚成了亲的俏夫人一样。”凤姐蹙了蹙眉,低声道。

平儿想了想最近李纨的装扮,说道:“是比着在神京城时要艳了一些,许是到了江南的缘故吧。”

凤姐柳梢眉挑了挑,丹凤眼中闪过狐疑之芒,低声道:“我觉得不大像,不仅是衣裳,胭脂水粉也涂抹上了。”

她总觉得这里面只怕还有隐情。

平儿道:“奶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吧。”

凤姐将一双白生生的脚丫放在水盆里,轻轻洗着,说道:“她还好,膝下还有个孩子傍身,再熬个十年八年,也就熬到头儿了。”

平儿闻言,倒没有接话。

同样是一墙之隔的李纨院落——

李纨坐在厢房中,对着梳妆台的铜镜,取着秀发之间的发簪,看向镜中的面容,丽人婉丽、秀美的眉眼满是娇羞之态。

她这段时间打扮的,是不是有些艳了?

曹氏道:“珩大爷回来了,一会儿说不得就来这边儿了。”

曹氏女儿李纹李绮倒不与李纨以及曹氏住在一起,而是住在探春周围的院落,与迎春住在一起,故而倒也不影响什么。

李纨轻声道:“婶子,他回来,还是要先和薛林两位妹妹团聚的。”

曹氏道:“等到了之后,你找个机会帮着问问。”

李纨脸颊彤红,低声道:“等他来了再说吧,也不一定来不来呢。”

应该会来吧。

曹氏笑了笑,低声说道:“前个儿,我听那三姑娘说,这次还要在安徽推行新政,或许明天就会找纨儿了吧。”

李纨垂下螓首,玉颜染绯,芳心涌起阵阵羞恼,也不知说什么才好。

曹氏感慨道:“一等国公,这才多久,这爵位升得可太快了,这两仗打的,以后说不得就是郡王乐。”

如果成了郡王,自家女儿许过去,以后荣华富贵肯定是受用不尽的,还有将来诞下一儿半女,那就更好了。

虽说小门小户的诰命夫人也很难得,但比起王公贵族家的诰命,还是差上许多。

李纨听着曹氏的低语,芳心也有些欣喜。

……

……

两江总督府,书房之中——

月至中天,灯火彤彤,案几上的蜡烛,烛火跳动几下,不时传来灯油噼啪的爆鸣之声,将几道人影投映在窗帘上。

其实,就在贾珩在一众锦衣亲卫扈从下来到金陵之时,消息就已经传至两江总督衙门。

主簿邝守正说道:“东翁,卫国公到金陵了。”

通判吴贤成道:“卫国公这次过来,正好一举解决苏州府的占地问题。”

南京不少官员在苏州府占据粮田,近来阻挠两江总督衙门的吏员清丈田亩,高仲平为此前去与南京相关官员搓商几次,但都没有结果。

因为事涉官员较多,而且都是高品阶的官员。

如南京礼部尚书袁图、吏部尚书董崇学,右都御史邝春,还有如前江南巡抚鲍士勤这样的致仕官员。

高仲平摇了摇头,说道:“咱们也不能全期望着卫国公,这次朝廷要在江南两省推广新政,安徽复杂情况不在江苏之下,如果江苏仍落在后面。”

落在宫中的圣上眼中,或许会认为他能力不足。

邝守正道:“东翁所言在理,安徽巡抚李守中还是那卫国公的姻亲之家,这次可能会是先帮安徽清丈田亩。”

其实,南京相关的官员不仅是在江苏广置田宅,安徽、江西等地,也是粮田侵占的重灾区。

这就是两江之地,南方读书人众多,不少家族多以耕读传家,读书人科举为官者甚多,往往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宗族。

这时,高仲平之子高渤道:“父亲,也不用那卫国公,我们这都快大功告成了,他又过来摘桃子,又拿安徽出来,以分父亲声望。”

江苏本来是块儿硬骨头,如果功成,后续也会好推行许多。

高仲平皱了皱眉,喝斥道:“竖子莫要胡说!”

高仲平训斥完儿子,道:“明日一早儿,给宁国府和长公主府递上请柬,我亲自前去拜访卫国公。”

主簿邝守正点了点头,记下此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