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章 议庙号,谥号……

宪宗,博闻多能乃为宪宗,历史上拿宪宗的皇帝,这般评价崇平帝这平灭辽东的皇帝,无疑是有些低。

“圣上值风雨飘摇之际,励精图治,平灭辽东,开疆拓土,可在太高世中择取一位,以高宗为要。”林如海想了想,开口说道。

毕竟是饱读诗书的兰台大夫出身。

在诸庙号当中,太高世中可称第一档,第二档就是仁孝圣宪,再之后就是肃宣神显……

故而高宗也是美谥。

贾珩剑眉挑了挑,眸光闪了闪。

高宗因为南宋高宗之故,在后世的网民当中,已经有些被污名化的意味,当然在当时,算是比较好的庙号。

因为在南宋士人眼中,赵构属于在风雨飘摇之时,偏安南方一域,保存了汉家元气,高宗其实也没有说错,但因为干了一堆窝囊事,而为后世不耻。

齐昆面上现出思索之色,说道:“阁老,祖有功而宗有德,以圣上之定西北、平辽东之功绩,庙号可定为祖,诸位定庙号,是否此而论?”

虽然西北、辽东的功劳都是贾珩所立下的,但那是在崇平帝在位的时候所达成的成就,似乎有了定祖字的条件。

而宪宗更多是中兴之君,整饬纲纪,厉行改革。

李瓒皱了皱眉,说道:“庙号以祖而论?这……是否有些过了吧。”

显然在这位文人风骨的内阁首辅眼中,觉得称祖未免有些夸大其词,而且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事实上,如果过誉一位帝王,极容易造成明褒实贬的效果。

嗯,就是有阴阳怪气之嫌。

而且传之于后世,反而徒惹人笑。

尤其是崇平帝如果在任之时,收复准噶尔以及和硕特,攻陷藏地和西域,再以祖而论,当会更实至名归一些。

高仲平眉头紧皱,目光深深,一时间也有些不知如何而定。

这会儿,李瓒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的贾珩,问道:“卫郡王如何看?”

“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以我之见,圣上可定世宗之名。”贾珩默然片刻,说道。

太高世中四个字,算是宗中的排头兵,而同样寓意美好的仁孝两宗,可能又不符合崇平帝的执政风格,而且隆治帝也用过了仁宗。

而中宗因为李显这位弱君弄得寓意不大好,其实中兴光大之意,也还不错。

太宗之号,陈汉第二任皇帝已经用过,高宗在他看来,可能有些恶心人,那么就是世宗。

“世宗?”李瓒品了品这个两个字,倒也觉得恰如其分。

所谓帝王功过是非,活着时候,大家敢怒不敢言,但死了之后,文臣可是毫不留情的评价。

世字其实并非世系偏移,否则,太宗、中宗、高宗也不乏非嫡而即位。

当然,因为崇平帝是庶出夺嫡,估计后世也会有所联想。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至于谥号,窃以为,可定宪皇帝。”

宪作为庙号就侮辱了崇平帝,但作为谥号,无疑是完美契合了崇平帝的一生,博闻多能曰宪。

这是也雍正的庙号和谥号,几乎完美囊括了雍正的一生。

李瓒闻听此言,沉吟片刻,朗声说道:“卫郡王所言大差不差。”

高仲平点了点头,琢磨着几个词,喃喃说道:“世宗宪皇帝。”

贾珩见殿中众臣似乎都没有异议,说道:“李阁老,待拟定诏书以后,直接报于太子殿下。”

这会儿,因为贾珩与内阁皆系顾命重臣,楚王反而更多还要看两方顾命之臣的意见,当然也能驳回,要求重议庙号、谥号。

但世宗宪皇帝都是美谥,虽然不够完美。

如果是嘉靖这类帝王,估计要借给老爹定谥号一事之上搞事情,争权夺利。

待议定最为关要的庙号、谥号,接下来就是陵寝修建事宜,由齐昆亲任内阁监修皇陵使,以吕绛为副使。

李瓒和高仲平则作为内阁两位阁臣,帮着新君主持丧事。

贾珩在殿中与内阁诸臣定下谥号之事以后,这会儿也有些腹中饥饿,说话之间,就已举步出了宝殿,向着外间快步而去。

此刻,殿外的一众文武群臣,这会儿都嚎啕痛哭了好一段时间。

贾珩说话之间,道:“诸位,大行皇帝将在含元殿停灵,接受百官凭吊。”

之后,李瓒与高仲平也从殿中出来,刚毅、沉静面容上同样笼罩着悲戚之色。

就在这时,殿外一个内监快步跑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说道:“卫郡王,太子殿下乘马车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