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过新手期与磨合期后,零重力座椅实验室已经做了好几周的实验了。这周五,每周一次的研讨会按时召开,几个小组分别总结本周的实验得失。
龚诚这一组负责研究市场现有材料,他打开ppt,展示本周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泡沫铝材料轻质与高比吸能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三组泡沫铝、弹簧垫芯与金属骨架组成的复合结构,这种结构支撑性比较强。再填充以聚酯泡沫,可以通过调节发泡剂、催化剂这两种助剂来控制其软硬度,舒适性强而且结实耐用……”
ppt上展示的结构设计图非常繁复,不只有平面制图,龚诚在讲到“连续厚度变量、离散材料变量”时还配有立体动态制图。
别组的成员一看心就提起来了,看起来好专业的样子啊,他们组的ppt完全没法比,怎么破?
龚诚一边讲解ppt一边将其他组员的神色尽收眼底,心里有点小小的得意。
他出身工程学院,学过机械结构设计与制图,所以在制作ppt时完全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所长。
当然,也有点炫技的意思,因为知道他们这些社员其实随时有可能被更专业的研究员淘汰掉,所以在这种全员到齐的研讨会上,他就想抓紧机会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从其他组员脸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馈,龚诚才敢去看季知行,却见他微微皱眉。
龚诚心里咯噔一下,结构图哪里出错了吗?他心里开始有点不自信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季知行出身物院,看那么复杂的结构图有点吃力?
龚诚这么安慰自己,然后硬着头皮接着分析他们组本周的实验方案,尽量强调了优点,但季知行从头到尾都没有展眉。
龚诚讲完后,关掉了ppt,看向季知行,等着他的点评。
季知行开口先是夸赞:“你们组的结构图制作得很精细,我注意到你们还进行了填充结构三点弯曲与轴向压缩的有限元模拟,深入研究了抗弯曲与抗压缩性能,很用心!”
龚诚听到夸赞心反而提起来了,他觉得季知行后面肯定还有转折,果然听到“但是”。
“但是材料结构不太理想。”季知行解释道,“释压系统本身就已经够复杂的了,座椅材料应该是越简单越好。即使是复合材料,也最好是一体化的。这种四要素互相牵制的材料结构会让系统运算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直接导致故障率的大幅度提升。”
龚诚有点泄气,所以他的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跑偏了吗?
季知行安慰他:“你的制图能力很强,以后我们的项目走到a、b、c轮融资,还得靠你来制作ppt。”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他们的项目再有技术含量,在面对投资机构时也得靠ppt展示出来。尤其是投资机构拍板的人往往未必懂得技术,所以ppt看起来越精细越深奥越能唬人,就越能提升投资机构对他们项目的信心与价值评估。
龚诚眼睛一亮,能跟着项目走到a、b、c轮融资,那意思就是他大概率不会被淘汰了?
他本来是怕太简单的东西显不出他的专业性来,所以才暂时舍弃一体式材料,从多结构材料入手。如今吃了颗定心丸,他又满血复活了,当下就开始思考季知行刚才提到的设计理念。
第二个发言的是晏如,她们组是从“极软”的方向开始实验的:“本周我们组实验了几个方案,一个是非硅基介孔材料,当孔径控制在在2-30nm时,具有较高的孔比表面积,能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说到这里,大家都会心一笑,谁没经历过被椅子闷出汗甚至痱子的尴尬呢?
尤其是在高三那年的夏天,屁股和椅子恨不得从早读到晚自习都形影不离。一些学生会在椅子上放置各种坐垫来缓解湿热。但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所谓的“冷凝”效果往往只是聊胜于无。
所以,为了增强用户的舒适度,将热量迅速导流发散、避免积蓄在座椅表面是非常必要的。
晏如浅笑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这种材料吸附性也比较强,作为椅面材料长久使用,只怕会贮存很多异味。”
异味?季知行首先想到的大夏天的汗味,哦,还有屁味。
这世上大概没有几个人不会流汗不会放屁,如果汗味与屁味持久贮存在椅面无法发散,那有几个人能在阵阵恶臭中岿然不动呢?所以这种材料只能淘汰。
“第二个是丙烯酸树脂,通过调整单体滴加时间、聚合温度、物料体积,这种材料的最终形态比较多变,在软件中与释压模拟系统呈现出良好的配合度,但最大的缺点是水解性能过强。”
季知行问道:“汗液有影响吗?”
“有。”晏如点点头,“除了汗液,我们还试了各种饮料、饮用水,都会对材料造成程度不一的腐蚀。”
他们不可能在使用说明中强行规定,用户在使用零重力座椅时不许流汗、不许喝水,所以这种材料也只能淘汰。
晏如继续点击ppt,展示她们组的第三个方案。
章云舒在心中轻轻赞叹,晏如好厉害啊,一周的时间做三个方案。她在第二阶段被安排到释压系统小组,这周才调整好微型悬臂梁式传感器的响应速度,看来还是要再拼一点。
龚诚也很惭愧,他的ppt就是炫技,而晏如的ppt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方案却都是真材实料。
说到第三个方案时,晏如的声音微微提高,这是目前为止他们组最满意的材料:“第三个是包覆型金属纳米软磁材料,矫顽力小,饱和磁感应强度高。我记得释压系统有一个方案是考虑用复合磁缓冲结构来承应人体共振频率。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的话,那这种材料就很理想了,磁导率高而且响应灵敏。”
季知行看了看手里晏如提交的材料,上面写明了矫顽力和饱和磁感应强度的数值区间。他回想了一下复合磁缓冲结构的参数,说道:
“这个材料可以继续研究,最好能将矫顽力控制在60oe以下,饱和磁感应强度提升到500emu/g以上,还有剩磁一定要控制在20emu/g以内,这关系到氧化率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耐用度。”
龚诚听着越发地自愧弗如,季知行对于复杂的化学材料都能随口提出技术标准,对于工程设计怎么可能没有涉猎呢?亏他刚才还自大地觉得他可能看不懂结构图呢……
晏如在纸上记下季知行提到的几个标准,却又不由得皱眉,该怎么调整呢?
她们是将可溶性淀粉与金属醋酸盐溶液均匀混合、烘干后在n2保护下进行热处理的,试过各种配比,当下的结构与性质已经是最优极限了。
季知行看她没有头绪的样子,想起上周看过的书,提示道:“你看一下《微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这本书,我记得里面提到了一种溶剂热法,用这种方法制备的co微纳米金属软磁颗粒多了一层有机物包裹,合成的颗粒粒径能稳定在5μm左右。溶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反应温度与时间都是可以考虑的因素。”
晏如茅塞顿开:“这本书学校图书馆有吗?”如果没有的话,她得尽快下订单。
“有。”季知行随口说道,“在3楼,化学类第四排书架最上面那层,那层还有一本《无机化学的热稳定性》,你可以一起看看。”
社员们不由得都微微侧目,季知行这是看过多少书籍文献啊,而且记忆力也太好了吧,哪本书在书架的什么位置都这么了如指掌!
龚诚在心里泪流满面,这才是真正的专业啊!不是故弄玄虚搞什么动来动去的立体制图,而是对项目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能给出有针对性的提示意见。
“硬质”小组的易戥也上前总结了本周的得失,不过他们组暂时没有找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材料。
最后,轮到释压系统小组。这组有四个人,本周轮到简西代表小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