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62章

后来,他从布鲁诺那里听说了关于《数学新进展》的事,猜测季知行或许是因为遭遇了学术歧视而深为不忿,因此连带对所有期刊都有了意见。

这当然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季知行是那么年轻,只有21岁。

波顿记得自己21岁的时候,因为一次考试没有通过,能连夜冲到老师家中,指着试卷一题一题地争辩,非叫老师承认评卷失误不可。

所以,在波顿看来,就算是上帝也得允许季知行有一点年轻人的意气,或天才式的桀骜。

但波顿自己是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的开创者,也极其看重能在数学各个领域有所突破的学者。所以他不能眼看着这么一个年轻的数学家从此自绝于学术界。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第30届icm大会为季知行一个人提前举办了,这是递给季知行的一个台阶。

季知行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个误会在里头。成年人的世界果然很复杂啊,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这位学界泰斗的心已经转了八百道弯了。

他刚要开口解释,不过转念一想,就这么误会着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华夏人向来与人为善,但有时候其实露出点锋芒才不会叫人蹬鼻子上脸。

波顿教授自然是德高望重,但学术界也不乏看人下菜碟的肤浅之人。这么一位学界泰斗表现出对华夏学者的重视,自然会影响很多人的态度。

所以,季知行干脆就担了“意气”“桀骜”的猜测。不过,还是诚恳地向波顿教授表达了谢意。

朱仁到这会儿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初要是他知道还有这么个开报告会的讲究,还开什么记者会啊!直接开个学术报告会那立马就是世界级的!

八大顶刊的主编,再加上波顿教授级别的八位外审专家,光是这么16个人就足够叫这次学术报告会力压全国所有大学了。更别说肯定还有其他闻风而动的各级学者自主前来参加。

要是当初真在广陵大学开一次这样的学术报告会。他敢说,广陵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立刻就能窜到与燕大、水木大平起平坐!

悔啊!朱仁斜眼看阎安瑾。

好你个老阎!他不是学术界的人不晓得这回事,可老阎不可能不知道啊。瞒着不说,白白叫广陵大学错失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要不是波顿教授在,他得直接揪住老阎的领子大吼一顿。

阎安瑾看天看地就是不看朱仁,比起一校之失,他更看重季知行的长远未来。

他深深地明白ns方程的分量足够为季知行争取来一个更高等级的报告场合。

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会可以说是季知行正式闯荡学术界的起点。起点高,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华夏学术界就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待遇,带来更好的发展。

所以,他瞒下了这么个惯例报告会,等待国际学术界主动伸出橄榄枝。别的教授来问,他都推说已有计划。他毕竟是物院院长又是季知行的导师,别人也不会越过他擅自安排。

不过,他也没想到最后能等来这么个高规格的报告场合。

不会有比这更高的起点了,阎安瑾欣慰地看着季知行。他经历过无数风雨,自然希望季知行能一路坦途。

波顿教授也不是真的来声讨季知行的,开了个玩笑便开始提点他明天icm大会的注意事项。

“你要有心理准备,这次提交参会申请的人数高达8000多人,你要面对的诘问恐怕会前所未有地激烈。”

8000这个数字叫季知行的心重重地一跳,他之前特地查过,出席icm大会的数学家人数,最多的一次是4000多人,也就比记者会多1000左右,没想到这回人数竟然直接翻倍!

8000人啊,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提问,那也有80个。回答每个问题平均用时且算5分钟吧,那他的嗓子也得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

季知行瞄了主任一眼,不知道主任的行李箱里有没有胖大海。

其实,icm大会以往的学术报告都是有限时间的,但这回情况特殊,季知行是唯一的报告人。报告时间不限,提问时间自然也不限。其实就算真的限制时间,到时候肯定也挡不住数学家们的穷追猛问。

波顿教授自己也有满腹的问题,但他还是很有风度地把休息时间留给季知行,让他为明天的大会养精蓄锐。

季知行得到的通知是大会九点整开始,他八点就提前独自从酒店出发,悠哉悠哉地步行到会场,想先观察一下情况。到了会场却被眼前的人山人海吓得赶紧掏出手机再看一遍时间。

站在他身边的是个年轻的金发小哥,季知行不安地跟他确认:“请问大会改时间了吗?”

“应该还是九点吧,至少我并没有收到更改通知。”金发小哥布莱克回答道。

他见季知行是个华人面孔,不禁好奇地问道:“你是华夏人吗?对季知行了解吗?”

呃……季知行觉得,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人比他还了解季知行了。

布莱克是个热情非常的性子,不等人开口就自顾自地说下去:“我听说季知行跟我一样年轻,希望他至少不要比我帅,不然朱丽安从此不会再多看我一眼。”

季知行看了看他的脸,心想,对不住了,妈生脸就是这么帅我也没办法。

布莱克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拉着季知行叽里呱啦一通说,从朱丽安有多么聪明美丽,说到自己为了追求她是如何艰难卓绝地从学渣转变为学霸,然后话题又扯到他在普林斯顿炼狱一般的科研生活。

季知行是个好听众,布莱克语速很快,没有留给他任何插话的余地。但他现在也根本不想说话,只想借布莱克的滔滔不绝来适当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感。

哪怕他自觉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看着那么多人,看着最前排坐着那么多头发花白的学者,他还是忍不住心率加速。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前头挡着,但季知行能看到的就已经有十几位菲尔茨奖得主了。

菲尔茨奖是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坐在观众席等他上台,饶是季知行自认心理素质还可以,此时也不由得将进场时间一拖再拖。

眼看已经到了八点四十,季知行这才不得不准备进场。

这个会议厅建造年代较早,格局比较传统,只有两个离主席台较近的前门和一个大开半面墙的后门。季知行此时就站在前门处试着往里走。

布莱克一把拉住他:“嘿!里头没位置啦!”

这个会场已经是哈佛大学最大的会议厅了,席位有五千个。另外还有三千多人只好在走廊、过道或犄角旮旯的地方找个位置或坐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