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73章

“低温光镊”实验室一地狼藉,散落着各种零件,看起来就像一个维修厂。

叶诗、邓迫、梁梓蹲成一排,目不转睛地盯着季知行手上的动作。

“80x80μm微米球透镜。”季知行说着伸出左手。

邓迫连忙在满地的零件中找到季知行需要的东西递过去。

季知行一边将物镜嵌入光学操控模块,一边说道:“帮我找一下低噪单频激光器,要波长2647拓扑荷数39的。”

“好!”梁梓开始满地乱找。

叶诗候在一旁,心惊胆战地看着季知行将95万的o高速多光阱纳米显微镜拆得七零八落,又替换各种零件重新组装。

由于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全颠覆了传统光镊原理,所以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完全合适的光镊仪器,只能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叶诗本来联系了技术人员到实验室按照他们的要求现场改造,但是技术人员在搞清楚他们的需求后,表示臣妾做不到啊!这种基于新原理的仪器改造相当麻烦,不是接一段纳米管或焊一个新物镜那么简单的事。

技术人员头也不回地跑了,季知行当天回宿舍就进入系统空间的实验室开始拆仪器了。这个实验室什么都有,包括传统光镊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他打算自己动手,试着改造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调整时间流速后,他在系统空间内拥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充分地试错。

后来,叶诗又联系了好几个仪器大厂的技术员,没有一个愿意接手那么麻烦的订单。而这时候季知行在系统空间经过无数次的拆解组装,已经对改造仪器有了十足的信心,于是向叶诗自告奋勇。

叶诗没想到看着稳重谨慎的季知行竟然是他们小组中最胆大的一个,想了想还是不敢自作主张,面陈高霄教授请他来定夺。高霄教授连多问一句都没有就同意了。

“一百万以下的仪器随便造,一百万以上的悠着点造。”

因为高霄教授的信任,季知行并没有为了掩饰自己的改装技术而糟践东西,直接按照在系统实验室里确定的最终方案动手改造。而叶诗等人蹲在一旁给他当助手。

其实要改装的只有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所以季知行只用了4个小时就改装好了,又花了半个小时调试,总算搞定了实验所需的关键仪器。

叶诗半是不安半是兴奋,他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纳米显微镜,问道:“你哪里学来的这一手啊?”

季知行含糊地说道:“我以前不是在阎教授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吗,后来还搞过零重力座椅。”

“哦哦。”叶诗在脑子里补全了季知行话里故意漏掉的信息,防护凝胶和零重力座椅都是创新性产品,季知行以前为了实验需要肯定也这么折腾改造过。

他倒是没有再追问防护凝胶、零重力座椅的仪器与光镊仪器能有什么关系,学神嘛,触类旁通不是很正常的吗!

有了合适的仪器,“低温光镊”小组再一次开始实验。

这一回非常顺利,季知行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全可行,实验进度每一天都能超任务地往前推进。

这种丝滑的成就感叫邓迫等人都乐在其中,众人孜孜不倦、齐心协力,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充分验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季知行将技术细节整理成册,与叶诗一同去向高霄教授汇报。邓迫和梁梓选择留在实验室继续玩。

操作台上放着一瓣蒜,那是邓迫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省下来的。他将那瓣蒜剥离成薄片,又分离出细胞,然后放置在改造过的高速多光阱纳米显微镜下,利用光镊从大蒜细胞中拉出一根30微米场的细胞质细丝。

一关掉光源,细丝就缩回去了,就像橡皮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