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77章

《燕大樊继安院士团队官宣可编程量子计算芯片,实现298个图像的量子漫步模拟!》

《华夏科研团队再创辉煌,量子芯片即将问世!》

《弯道超车!新型量子计算芯片研制成功》

《国产量子芯片重磅问世,中国或将迎来新机遇》

一夜之间,樊继安以及他的量子芯片成就以席卷之势在全国范围蔓延开来,横扫微博等各大社交app的热点榜,成为所有人热议的话题。

“哇嘈!有生之年啊!”

“太好了!我们终于有自己的高端芯片了!”

“消息属实吗?感觉有点突然啊。”

“感觉突然是因为你没有关注这方面的消息,樊继安院士团队研究芯片很多年了。”

“对,前段时间应该是突破瓶颈了,短短几个月就连接发布好几项成果,能获得成功是水到渠成。”

“如今也只能止步于实验室吧,没有euv光刻机怎么下生产线。”

“可是至少在国际上的博弈中能多几分筹码啊。”

“我还是更期待季知行的光子芯片,不然终究还是要因为euv光刻机而受人掣肘。”

“但是光子芯片遥遥无期,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几分可行性,而量子芯片是实打实地成功了啊。”

网上线下围绕新鲜出炉的量子芯片讨论得热火朝天,而樊继安也被大家奉为科技先锋、民族英雄,声望登上姐姐。

外面的喧嚣多少影响了光子芯片项目组的邓迫等人。

作为华夏人,他们当然乐见于国产高端芯片的成功。但是,以樊继安的行事作风,再加上他和高霄教授的龃龉,他们的光子芯片项目可能很快就会遭到打压——高霄教授一早就被一通电话叫走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邓迫等人手上的实验没停,但都忍不住时不时分神往门口的方向看。

季知行捧着一本《华夏科学》坐在门口看得聚精会神。

昨天,他得知新一期的《华夏科学》刊登了樊继安的最新研究成果后,就第一时间研读了。本来以为是又一项阶段性成果,没想到竟然是成熟的芯片应用成果。

从昨天到今天,季知行已经将这份论文仔仔细细研究了好几遍了,没看出什么问题来,但是心里总觉得十分不对劲。

倒不是不忿于自己落后于人,事实上,如果正是因为他这条鲶鱼的出现而激活了樊继安的科研动力,促使芯片领域形成良性竞争,那未尝不是件好事。只要华夏能自主研发出高端芯片,出自谁手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两个团队之间的竞争远远没有到白热化的地步,以樊继安的行事风格,为什么会这么急匆匆地抛出最后的底牌?

而且,这份重磅论文竟然发表在《华夏科学》上。

以往,樊继安在芯片领域的论文不是发在《》就是发在《nature》,却从来不会选择其实在芯片领域更专业的《sics》和《orts》。

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影响因子罢了。《sics》和《orts》影响因子20多,而《》《nature》却高达60几。

而如今《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虽然已持续增长至13.879,但比起《》《nature》还是无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