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上等信义修为的人行信义之事,因而能在信义方面有所作为;具有上等礼仪修为的人执着于推行礼仪典范,但是却没有多少人与之相呼应。
因此,就整个社会的变迁来讲,由于人们背离了道后才用德去规范行为,背离了德后才用仁去规范行为,背离了仁爱后才用信义去规范行为,背离了信义后才用礼仪去规范行为。
礼仪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社会上忠信观念淡薄,祸乱应运而生的产物。
它看似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其实是把淳朴自然的道搞得华而不实似是而非,礼仪的制定也是人类变得愚蠢的起点。
根据上述道理,所以大丈夫行事要立身于淳厚而不立身于凉薄,立身于朴实而不立身于虚华。
所以为人要去除凉薄虚华而以淳厚朴实为准则。【解析】这一章是《道经》的开头。
有人认为,上篇以
“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
“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此章老子通过对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的评论,说明之所以出现提倡修德、仁爱、信义、礼仪,是因为天下失道的结果。
与道相比,德、仁、义、礼都等而下之,以德、仁、义、礼而治的社会是不理想的社会。
而后老子告诫人们要在当时人性凉薄虚华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淳厚朴实的天然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