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古代版钉子户

他们两个将地址选定,剩下的事就由刘县令去交涉了。

刘县令这风一样的男子,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事情办了个差不离。

最终,尹家给每个镇上八十两银子,连作坊跟学堂都由镇上出人建造。

尹大田和夕颜只负责提出要求,并偶尔过去巡视一番。

外镇的事都好说,闲置的土地用来建学堂、建作坊,造福一方百姓,有谁不支持?

个别提出异议的声音,也被淹没在广大人民群众,一片叫好的汪洋中。

甚至有些镇上,主动派出代表去找县令,希望将尹家学堂争取到自己那里。

然而,柳树屯的学堂扩建,就不那么容易了。

柳树屯的尹家学堂,当初没打扩建的谱,就建在村中心的一块空地上,周围不远处就是村里的人家。

按照统一的规划,尹大田和林夕颜要把它扩建成另外三个学堂的样子,前后三排,每排八间。

这就必须移走周围的一些人家。

林夕颜就想笑了,想她在现代,也不过是一个二十岁不到、懵懵懂懂的大学生。来到古代,竟然要干拆迁的活了?

不过拆迁嘛,她倒是也懂。

前世那随处可见的“拆”字,那因拆迁而一夜暴富,穿金戴银、开上豪车的暴发户们,没少给她幼小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谁不想一夜暴富?谁不想多拆几套房子、多拿点拆迁款?

呵呵,想当初,她还悄咪咪地问过妈妈“咱家没有房子拆迁吗?”

所以她要让人搬迁,就得适当地给人点好处。

林夕颜求几位族长去做工作,由村里另外给拆迁户们分配宅基地,并负责协调安排空房子,供他们暂时居住。

尹家负责出钱,按照其房子的同等面积,为他们盖青砖瓦房。

或者他们不要房子也可以,尹家按照一间正房给八百文钱,一间耳房四百的价格给他们补偿。

至于他们要盖茅屋还是瓦房?就由他们自己决定了。

一间瓦房要八百文钱,一间土坯茅草屋就地取材,基本不花钱。

如此优厚的条件,林夕颜想不到还有谁会拒绝?

看看村里那些,不在搬迁范围的人家的反应就知道了,这条件真的让人眼红。

可是,事情的结果就很出人意料,竟然真的有人拒绝,而且还不止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