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元华急令勒马,喝道:“何人在此设伏?”却不见有人回答,只有己方骤然停军的乱蹄躁动之声。
羊元华环顾四周,便要再问,忽听一阵嗖嗖声响,便见利箭交织,从四面八方飞射而来。不过转瞬之间,中箭落马者已有十数人。
“杀!”一阵嘈杂的喊杀声中,近百个披甲士卒手持戈戟,从两侧的树林中冲了出来。
这群士卒中又有十余骑骑军冲锋,猝不及防间提剑杀至,与轻骑军厮杀一团。
“哪里来的伏军?快撤!撤!”羊元华见山道之上竟有伏军杀出,声势甚大,不禁心神俱乱。
这支伏兵浑身堆满积雪,想来早在此间,看衣甲依稀可以辨认,正是楚国士卒。
羊元华想到没能杀了楚歌,未全灭国之功,不免遗憾,心中更觉愤懑,道:“楚歌,这次教你侥幸脱身,下次未必便有这般好运。”说罢,狠狠看了楚歌一眼,领军仓惶回奔。
楚歌于危难之中,见有援军杀出,不禁喜出望外,道:“是何人救我?”
待羊元华退兵之后,只见援军之中,一员老将缓缓走出。其人鹤发童颜,身形健壮,颇有几分雄伟。
楚歌见到那老将,顿时泪流满面,从马背上翻滚而下,扑了过去,叫道:“老师!”
那老将紧紧抓住楚歌双肩,将他扶了起来,也是老泪纵横,道:“老臣无用,教公子受苦啦!”
二人相拥而泣,过了一会,才引军进了山林,席地而坐,互诉离别之事。
这老将却不是别人,正是楚歌的先生,楚国的相国王禅。
西昊天大军来袭,王禅以相国身份,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合各郡十万大军,于西昊天大军渡河之际迎战。
岂料神族大军势众,更兼悍勇无匹,一战而破阵,杀得十万楚军死伤无数,溃不成军。
王禅于乱军之中,只带了数百亲军逃回建安。一路之上,不时遭遇追杀。他且战且逃,待到建安城外,数百亲军也只剩得百余人。
岂知此时,却见城中战火纷飞,正是神族轻骑先至,早已攻破城池。
他黯然神伤之下,只得领着这一队残兵败将于风雪中行军,欲南投青丘而去。忽有斥候来报,说公子楚歌单骑逃窜。
王禅闻之,立时惊喜交集,当下便引军于山林中设伏,终于击退羊元华,救了楚歌。
楚歌听罢,心中犹有余悸,又见王禅甲胄破损,麾下部卒多有负伤,感激之情更甚,道:“若不是老师及时出现,学生怕是丧生于此啦。”
王禅摇头叹道:“兵败之后,老臣率残部逃回建安。这一路不敢走大道,只取山间小路行军,便是怕给西昊天的斥候发现,沿途追杀。臣原以为与公子再无相见之日,现今公子无恙,此乃公子之福,更是我大楚之幸啊!”
楚歌听到此处,心中更是悲痛,一时泪如泉涌,道:“老师,这世上再无大楚啦!我……我该怎生是好啊?”
王禅摇头道:“公子切勿心生绝念。现今公子得以脱身,只须心存复国之念,王禅定当舍命辅佐公子,以图复国大计。”
楚歌闻言,心神稍定。他和王禅相处已有十余年,素知其为人最富智计,且从不妄语,所言必有所依,便问道:“老师心中可是有了计较?”
王禅却不答话,只问道:“以公子观之,当今人族诸国,谁为最强?”
楚歌愣了一下,道:“现今天下列国,强者为燕、魏、韩三国……”说至此处,叹了口气,道,“若我大楚仍在,当为四雄之一。”
王禅道:“便以这三国与那西昊天相比,又当如何呢?”
楚歌摇头道:“自夏帝称尊,我人族强盛已久,如今军政腐败糜烂,已经外强中干。西昊天有天尊变法,拔高异族地位,使诸族对等后,已使其府库丰足,士卒悍勇,堪称当世最强。更何况,三国不过一族诸侯,岂能与一方天地相较?”
王禅道:“公子所言甚是。敢问公子,自天道崩落,夏帝薨殁,各族自立,当世诸天之中,可代天巡狩者,该是哪一方天地?”
楚歌心念骤紧,神色陡变,森然道:“相国如今说出这等言语,却是何意?莫非相国见西昊天势大,竟与那羊斟一般,也生了投靠之心?”
王禅知他陡遭大难,不免患得患失,却不恼怒,道:“公子何不听老臣说完,再做计较?”
楚歌神思急转,想起自幼与王禅相处,他待己至诚,从无二心,不觉疑窦顿生,道:“老师请讲。”
王禅摇头笑道:“老臣知公子心中所想,自以为霸天下者,非西昊天莫属。非也,非也,公子岂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