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最高目标

白衣钟离传 金九四 2237 字 2022-09-29

在期间我们再看五代时期,那个时代崇佛,最为有名的可以说是梁武帝了,我们只知道梁武帝舍身寺庙,但很少提到梁武帝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原因很简单,一个是佛教的影响太大,以至于控制了国家的大部分财产;二是佛教太大了,如果佛门不支持他,他这个皇帝就当不下去了;结果如何我们都知道,梁武帝从信佛到灭佛再到被活活饿死,说到底是佛门介入王权太深了。

到了当朝一样,你不觉得佛门又过于介入王权了吗?当朝立国之初可以说是受全真影响比较大,这也符合王朝立国之初道家思想有利于休养生息,促进国家发展;但有汉朝的前车之鉴,自然全真道教也不会,也不可能成为治国之本;我说这话的意思并非完全否认当朝舍弃了儒家,只是说佛门介入的太深了,以至于佛门掌握了国家很大的一部分财产,而这些人又不纳税,加上蒙古族习惯围猎,这些措施根本就不适合一朝之国情,结果显而易见,当朝立国不过百年,败像已现。

所以梅花堂才希望重新恢复汉家天下,以儒家作为治国之本;当然,我们并非排斥外族,李唐也是鲜卑的血统,但以儒家思想治国,李唐王朝仍然持续了将近三百年,至于其后世子孙昏庸无道导致李唐衰败,和治国的思想无关。

再说刚才克扬提到的白莲教侵入红巾军的事情,白莲教说到底还是佛教的底子,如果让白莲教在背后掌控了一个王朝,说不定就又是一个梁朝,一个当朝。

从现在来看,张士诚其实出身最为纯粹,也没有什么信仰那一教派;朱元璋虽然曾投身寺庙,说到底是活不下去了,而且,从现在来看,他朱元璋也没有受到佛教思想过多的牵制或者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可以说不希望张士诚和朱元璋的人马受损太多的根本原因。

梅花堂并不想为天下择主,而是希望天下重归汉家天下,让百姓能在此基础上生存的更好一些;我知道你会想难道只有靠儒家思想治国才能让百姓过的好吗?从历史发展来看,到目前为止,除了儒家好像其他思想还真不合适。

钟离,现在你明白克扬他们的用心了吧!”

钟离听后良久不语,过了半晌,才说道;“先生,说实话,您讲的我并不太懂;但如果说梅花堂所作的一切都是希望能让百姓过的好一些,只要是这个出发点我认为错不了哪里去,当初何先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加入梅花堂的吧。”

孔克扬在一旁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只是没想到先生事未成而身先死,令人扼腕!”

钟离感同身受,情绪变得有些低沉,何东来对于钟离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犹如父母一样。

孔克扬看钟离的样子知道他又陷入到往日的追忆当中,于是转了话题,说道;“但现在张士诚贸然称王,必然加剧了朝廷对他的征讨,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态势了;现在我能做的只能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如何协调。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你回去再劝劝朱元璋能尽力帮一把张士诚的原因;当然,至于朱元璋帮还是不帮,都以朱元璋的决定为主,我梅花堂不会干涉,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梅花堂并非想佛门那样会介入到朝廷政权当中,还有一点我没跟你讲过,我之所以常驻扬州,是因为我孔府有人潜入过,最后追到扬州人消失了,经过这几年的追查,我发现和朝廷大禧宗湮院有关,可见朝廷对我孔府早已暗怀心思,而我孔府牵涉的东西太多太大,也不会贸然出来给某一支义军站位。

至于扬州最近的几股势力,他们还都是直接瞄着道门宝藏的事情,你不参与其中,置身事外是最好的办法,只要他们拿不到铁指环,一切都是枉然!

至于你说的朱元璋亲卫营的那些困难,在我看来都是小事,既然你跟我开口了,我肯定会想办法,这点你放心就是。”

宋濂接口说道;“钟离,我知道你的性格不喜欢介入政治纷争,不过当下乱世,你想完全置身事外也很难,你遵循本心就好,也不用过于为难。”

钟离闻听说道:“谢过先生,我会认真考虑的。”

孔克扬说道:“此间事了,你就尽快回和州吧!”

钟离点头答应,孔克扬站起身来问道:“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就走了,还有很多事情在那边。”

宋濂说道:“不吃饭就走?”

孔克扬答道:“不吃了,现在实在没时间慢慢吃饭了!先生,您也做些准备,如果事态发展不利,我会提前安排把您先送出扬州。”

宋濂点头答应,孔克扬朝钟离说道;“我走了,以后再见!”说完,转身屋门走去。

宋濂和钟离也起身相送,孔克扬拉开屋门走到台阶,转头对钟离说道:“记住,暂时千万不要陷入到道门宝藏的事情中去,这事情牵涉到的势力太多,太过危险;现在我又没有过多精力帮你,楚仲月好像在师门很久没出来了,估计也是被什么事情牵住了。”

钟离抱拳说道;“孔小姐放心,我今天就动身离开扬州!”

孔克扬点点头,转身大步朝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