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借口约会

重返90年代 牟视 1204 字 2022-09-29

“呵呵呵,我老了,没什么用处了,可是我不来,他们也不来啊。听说国外的多晶硅,一烧就是几千吨上万吨,我也来见识见识。”

一听说来的居然是林兰英,这下就连刘亚军和高官也站不住了,官威也没法摆了,纷纷以晚辈的姿态站了过来,仅仅是一个名字,今天这事儿的主导权便完全易主,而且所有人都是自愿的。

老实说,老太太的贡献和成就,与她的知名度其实是不太符合的,早在1955年,老太太便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位女博士和华国博士,两年后响应祖国号召放弃米国那头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过程也算是艰难险阻了,全部家产都被米国方面给没收的情况下,居然有办法偷偷藏了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回来,这点玩意在那个年代价值20多万,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

后来,老太太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终身未嫁,并拉出了国内第一根单晶硅棒,是两弹一星的功臣之一,可以说国内现在有一个算一个,所有半导体领域里的专家都是她的徒子徒孙。特殊动荡的那几年里,老人曾受过些不太公正的对待,父亲也被暴民打死,米国特工曾找到她,表示只要她点头,就有办法把她送回米国并享受顶级的科学家待遇,老太太也拒绝了,依然选择为国效力,直到1974年,她才住上有暖气的房子。

周林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安装一台还原炉,居然把这尊大神都给惊动了,当然,老太太今年已经快八十了,再怎么保养身体也不行了,早已经不在从事一线的研究工作,就连她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否还跟得上现在的这个时代也还值得商榷。她的到来,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实际的意义。

就见林兰英一边走一边道:“你很好,真的很好,我也知道现在的时代不同了,不能拿现在的人,按照我们那个时代去要求,只是我认为,不管什么时代,什么物质条件,作为科研工作者,爱国的心万万是不能变的,我们这里短一分,技术上就要短十分,技术上短十分,生产上就要短一百分,到时候,还是要被外国人捏住我们的脖子的,你们说我说的对么?”

闻言,身后的一帮科学家,尤其是三大厂的那些人,全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当天晚上,周林他们自然是将这一行科学家安排到了本市最好的酒店住下,还出钱办了个酒会,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可以交流技术的机会。

林兰英年级大了,舟车劳顿之后精神也有些不济,只是很简单的和大家伙儿聊了聊,便坚持不住回屋休息去了,而周林在林兰英睡着之后,端着酒杯挨个和那些科学家们打了个招呼,便将在一旁扮演着乖学生角色的李震国给拉到了一边。

“李哥是吧。”

“不敢不敢,周老板叫我小李就好。”

“过来帮我吧。”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