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 152 章

逃婚驸马 公子岂凡 3411 字 9个月前

“前半生,我们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奉献给了江山社稷,奉献给了儿女。当年朝局未稳,你们兄弟姐妹又年幼。”

“但如今局势全然不一样。虽说边境未安宁,但朝中局势大体安稳。你们兄弟姐妹都已长大成人,接下来,朕想与你母妃一同过余生,寻常夫妻生活。”

“回首半生,感慨颇多,朕曾年轻气盛,想要建造宏图伟业,后来一一实现了。朕真以为自己是伟大的君王,明智的君王,接受臣民爱戴拥护。直到你母妃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朕才直到自己原来也是这般的无用,连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朕当时万念俱灰,好在苍天有眼,送来了幸运神-沈姑娘,如今你母妃身子好转,虽不能与常人一般,但也是万幸。”

永安帝笑了笑:“原来所谓的万里江山,在自己心爱人的面前,都是那么不值一提。我和你母妃已经老了,我们想相互间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彼此。至于朝堂之事,就赖你二人多多费心。”

赵嘉宁一听十分愕然,陆承谨听后也觉得震惊万分,听着皇帝陛下的意思是,难不成要让贤?

赵嘉宁惊讶问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该不会真的要让位吧?

永安帝又笑了一下:“你是朕所生之,知女莫若夫,你的神色表情,朕如何能不清楚?放心吧,你家父皇暂时还没有让位的意思,方才与你们所说的却是心里话。”

皇帝深深叹息:“朕想退隐,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你们说说朕这皇帝当的有多可悲。”

赵嘉宁原先一直想问她的父皇,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智勇双全、为人忠厚仁义的襄王赵恪,反而偏偏中意她最小的胞弟赵稷?

倒也没有贬低赵稷不好。只是,这实在有违背祖宗遗训。

她曾有心想问,只是实在不好开口,干脆不问。她相信,父皇会给她一个解释。

不过,现在她父皇主动提出,无疑给了赵嘉宁一个询问的借口。赵嘉宁为了解释心中疑惑,还是缓缓开口,即便反复来回想了两遍后,还是选择开口询问:“父皇。嘉宁有一事不明,是真的不明。既然父皇说到这个事,嘉宁干脆就一吐为快。这些日子憋在心中,心里也确实不好受,就像是压了一块千斤重石,想起来,会觉得压得喘不过气。”

永安帝十分了解赵嘉宁,听宝贝女儿这么一说,大概也明白赵嘉宁中的千斤重石是什么意思。

皇帝沉思片刻,让源清离开上书房,再三嘱咐源清,严格把守,不准任何人靠近。

源清公公有自知之明。陛下一家讨论家常,他只是一个做奴才的,在旁打扰不好,领命遵旨之后,按照永安帝所说的,将外面的铜门深深关好。

当源清的脚步声逐渐消失后,永安帝抬头看了一眼后,这才又把视线落在赵嘉宁身上。他懂赵嘉宁话语中的惊讶来自于哪里?

“嘉宁,你可是在为你的四哥之中抱不平?很不甘心?”

皇帝柔和慈祥的目光,忽然变得有些深沉。他好歹曾经是一代帝王,看人的眼力很准。

“朕知道你接下来要说的话,也明白你的一番苦心,是啊,这些年来因为襄王奔走太多,太多。无非是想让襄王走上皇位。”

赵嘉宁所做的这一切,果然逃不过自家父皇的眼睛。父皇对此心知肚明。

赵嘉宁叹息一声:“我一直是力挺襄王哥哥的,总觉得他才是最好的继位人选,并非是因他由母妃抚养长大。我完全是出于襄王哥哥的能力考虑。他有勇有谋、又体恤苍生,有一颗仁慈之心。”

我相信他哪怕做不了伟大的君王,也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守成之君。襄王哥哥人仁厚,而我大齐经过这些年的浴血奋战,早已到了要韬光养晦的机会。因此,嘉宁觉得若是襄王哥哥登基了,必也是一件造福苍生的事。”

“父皇,你也知道襄王哥哥的为人。当年书院大火时,是襄王哥哥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冲入火灾现场,把昏迷不醒的您,救了出来。试问这份孝顺,其它的皇子哪个有?”

“四哥哥在朝堂之上,因某些公事和您有了政治分歧。可父皇,您想一想,四哥所说的那些又何尝没有道理?他想的都是百姓,是为苍生谋福利,似乎从没有给自己犒劳过。”

“嘉宁有时候,真不明白这样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入父皇您的法眼呢?嘉宁也真的不明白,为何您对四哥就那般苛责?”

赵嘉宁一鼓作气,连连询问。

永安帝定定听了会后,神色复杂。他问着赵嘉宁,声音似乎变得冷了些:“难道,你在记恨父皇吗?”

顿时氛围陷入沉默之中。

永安帝有怒火。

赵嘉宁满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