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但在外面一个人生活,必须得懂点人情世故,更要有心里准备——省城的环境的确是省里最好的,但相应的,训练强度也是最苦的。

这里优胜劣汰,优秀的人太多了,如果吃不了苦被退回去,比从没来过更痛苦。

何虹有些惊讶, “还有男生?我们不是女队吗?”

“不知道,”黎海燕虽然消息灵通,但也不是什么事儿都知道,“带一个人是带,三个人也是带,好像是上面有训练要求吧,也就你们两的教练愿意放人,反正训练的时候,男女队都是一起的。”

何虹教练病的不轻,一年内是回不来了,原本带的其他队员也被另一个教练提前下手要走了人,只有何虹,成绩垫底,训练进度也是最慢的,没人抢,扔给了新教练。

“哎,另一个男生是谁啊?”何虹好奇心总是在偏僻的点上,半点不担心自己的未来。

黎海燕说了个名字。

何虹明白了,“是他啊。”

她想起来常晴还在这儿,估计也不认识这人,便解释了一下,“他十三岁进省队,但一年多了,队内赛从没赢过,市赛也是,训练倒是刻苦得很,就是没成绩,再打半年,估计就要被放弃了。”

在省队,这个词语很残酷,能打到这儿的每个人都不会轻易放弃乒乓球,但是他们会“被放弃”。

资源和名额永远都是有限的,“重点培养”四个字意味着有一部分人,会成为“重点”的陪跑对象。

乒乓球最精彩、最受人瞩目的战场在全国,在亚洲,在世界——而有资格冲到那里的,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才。

黎海燕说:“你还说人家呢?你先看看自己,整天吃吃喝喝的,技术没长进,体重倒是长了不少,等这半年过去,你再不努力点儿,就真的回宁城了!我看,新来的教练还是严厉些好。”

正说着新教练,新教练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