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云:“方才世兄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为妙。”
贾政听了,笑向贾琮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好,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做一个来,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不必华丽,用竹竿挑在树梢头。”
贾琮点了点头,这里就是李纨的稻香村了,倒是别有一番田园之趣。
转头对贾琏道:“二哥,这件事就麻烦你了,此处竟不必养别样雀鸟,只养些鹅、鸭、鸡之类,才相称,一并麻烦二哥了。”
贾琏道:“这事简单,三两天的就准备齐全了。”
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却是何字样好呢?”
大家正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
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
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思。”
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
众人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
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这一声可把宝玉吓得不轻,连忙住嘴不说了。
贾琮摇了摇头,贾政即想显摆自己儿子的才学,还要装出一副严父的样子,真是有点虚伪了。
还有宝玉这家伙,太怕他老子了。
见了亲爹,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吓得战战兢兢。
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
歇息了一番,众人这才出了稻香村。
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到蔷薇院,傍芭蕉坞里盘旋曲折。
忽闻水声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众人都道:“好景,好景。”
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
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字。”
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
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
宝玉道:“越发背谬了,‘秦人旧舍’是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
众人进了港洞,贾政问道:“有船无船?”
贾琏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
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
贾琏道:“从山上盘道也可以进去的。”
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
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加清熘,溶溶荡荡,曲折萦纡。
池边两行垂柳,杂以桃杏遮天,无一些尘土。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
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岭,或穿石脚。
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蟠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凡花可比。
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众人便顺着游廊步入。
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
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茗操琴,也不必再焚香了,此造却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