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都起来吧,这么大的事情,必须从长计议,古人都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若是贸然行动,只会弄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们都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贾琮是现代人思想,对皇上和皇家,并没有多少敬畏之心。
既然来了这个世界上,可以效忠皇上,也可以效忠国家,自己愿意做一个忠臣良将,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精忠报国。
但是,这也得有一个前提。
皇上必须得对得起自己的忠心,自己可以不要高官厚禄,但是不能害自己的性命。
自己不是愚忠之人,不会甘愿把自己的小命交出去的。
自己对隆庆帝,可谓是仁至义尽,他临死还要杀自己,这让自己对皇家更没了好感。
贾琮对于造反,并没有太大的反感。
之所以不愿意走这一步,一是当时底蕴不足。自己就是一个猛将,还没有自己的直属军队,一旦造反,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自己。
总不能杀个天翻地覆吧。
二是有皇后的关系在,她也站在自己这边,自己还抱有一丝幻想。
只要新皇上位,不追究自己的事情,哪怕不再掌权,自己也认了。
能够舒舒坦坦的过日子,谁愿意天天去打打杀杀?
天天美酒佳肴,美人相伴,逍遥自在的日子,不比去造反更舒坦吗?
还有就是,自己也不想落得一个不忠不义的骂名。
现在皇上是不得不用自己,至于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有了一次教训后,贾琮不想再来一次。
无论将来皇上会不会对付自己,自己都要有自己的应对手段。
到了自己手里的东西,自己不会再让出去,所以必须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许华也听出了贾琮话里的意思,真要行动,也不能操之过急。
“还是王爷考虑的周全,属下不如,不知王爷可有计划,需要我们如何配合?”
贾琮扫了众人一眼,见大家都一副期待的眼神。
也不禁哑然失笑,这些人比自己还积极呢。
说心里话,自己对皇位没有多大兴趣,还真不想像隆庆帝那样,天天忙着批阅奏折,处理国事,忙的一点时间都没有。
自己更想美女环绕,花天酒地,舒舒服服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现在这种情况,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的计划是,先打下座大城站稳脚跟,再一步一步打下去,一边慢慢发展,一边慢慢打仗,打上个三五年,有了一定的底气,再彻底的把阿敏赶出辽东。
到时候看看朝廷的反应,若是相安无事最好,若是想算计我,对付我,到时候再跟他们翻脸不迟,有了辽东这块底盘,足够我们发展壮大了。
至于你们蒙古那边,暂时还是以发展、练兵为主,适当的骚扰一下,蛮族人的后方,也是可以的,不过暂时不要大规模的交战。”
听贾琮如此说,许华多少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应了下来。
“是,属下遵命,回去就把王爷的命令,传达下去。”
贾琮虽然看出了他的反应,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有勇气,有热血是好事,但是头脑发热那就是毛病了。
造反确实很容易,就像陕西那次,一呼百应,席卷整个陕西,把陕西打了个稀巴烂。
但是,建立政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自己又不是无脑之人,怎么可能犯那样的错误。
真要是想做,也得把一切都考虑好了,准备妥当了,才能付诸行动。
贾琮有了解了一下,蒙古那边的情况,这才将两人送走了。
送走两人没一会,史鼐就带着兵部的官员找了过来。
“大帅,这位是兵部的刘大人,专门来犒赏三军的。”
那位刘大人也拱了拱手:“下官见过大帅,大帅可真是日理万机啊。”
这家伙说话阴阳怪气的,估计是嫌自己没有出面去迎接他吧。
贾琮倒是没有和他一般见识,冲着他笑了笑。
“刘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这段时间,本帅正在忙着带兵出关的事宜,需要制定相关的作战计划,其他事情也就没时间计较了。”
刘大人道:“大帅,本官来的时候,尚书大人说了,希望大帅能够尽快出关,收复辽东,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贾琮点了点头:“请刘大人回去转告李尚书,就说本帅正在积极筹备出兵的事宜,择日就会带兵出关,向蛮族人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