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思政,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让人奈何不得!
第一次试探,高欢命人将劝降信射入悬瓠城内,信上说:只要王思政投降,便可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甚至可以让他当河南都督,把整个河南都交给他管理!
高欢轻叹一声说道。
东魏军这波折损千余精锐,就连高欢都狼狈落水,晦气到了极点。
关键时刻,脾气火爆的薛孤延可不惯着这位高欢的“老兄弟”了,他站出来驳斥道:“此一时彼一时,奇雒城是人工开凿的护城河引水,河道狭窄,故而水攻可以得手。
麾下众将,皆有封赏,人人有份!
“高王,上次水淹奇雒城,如今可以故技重施。”
攻城开始后,东魏军一边用云梯登城墙,目的不是为了上城墙,而是为了掩护推动“火车”前进的士卒慢慢接近城门。
他们在梁国建康的探子已经飞鸽传书送来了消息,刘益守确实带兵出征不在建康了,这一点有很多消息渠道可以证实。
正在这时,悬瓠城东门突然大开,东魏军完全没想到敌军居然敢开城门,一时间都愣住了,忘记了结阵自保!
如果是刘益守在这里,顶多嘲讽调侃使者一番,回一句:白日做梦。
……
要么赢了金腰带,要么死了鸟朝天,这种豁得出去的狠人,高欢亦是无可奈何,再次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策。
所谓火车自然不是刘益守前世在铁轨上跑的那种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对敌人进行火攻的木制战车。
这是最后的一战,高欢可不敢麻痹大意。
区区梁军,守城是什么水平,他之前就领教过了。只要没有水军掩护,那些人就是妥妥的弱鸡!里头全是水,干货根本没多少的那种。
比如有谣言说南梁权势熏天的吴王,其实是个病秧子,走路都会喘气的那种。
高欢面色阴沉的吩咐道。
悬瓠的城门乃是铜包木结构,可经不起烈火焚烧的折腾。东魏军不计伤亡的掩护,最后还是让众多“火车”当中的一台,靠上了东城城门,并开始剧烈焚烧起来。
高欢沉声问道。
一番折腾之后,他总算是把命捡回来了。
“刘益守,滚出来!”
薛孤延言语粗鄙,一番话顶得司马子如面红耳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薛孤延的话确实是说到点子上了,悬瓠城的优势也是在于此。放水冲城这一招对这座精心选址的城池来说,完全是洒洒水,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古代的城池,基本上都是靠水而建的,因为没有稳定的水源就没有稳定的人口规模。没有水,自然就没有形成聚居地的可能性。
话说回来,术业有专攻,刘益守指挥守城,不可能如此机敏,各种细节都了若指掌。”
城下魏军听到这话肝胆俱裂,那支骑兵趁机横扫汝河南岸,然后城内亦是冲出不少手持大斧的步卒,将城池周边的浮桥全部砍断!
对破城有奇效。
要不然,高欢落水身亡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刘益守都不知道要怎么去收场。目前东魏军还很有余力,在高欢意外身亡,大局崩溃在即的情况下,高欢麾下众将若摒弃杂念一心带兵逃回河北,还真的很有可能被他们办成!
那样一来,反倒是刘益守前后瞎忙活,各种准备都喂了狗。
很快,连夜搭建的浮桥也全部完蛋,此番折腾可谓是瞎忙活了一场,只在悬瓠城下“潇洒走一回”,啥也没捞着!
高欢有口无心的应付了一句,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命运的奇妙,当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是你的,终究还是你的!
薛孤延等人庆幸高欢没死,刘益守事后得知也是庆幸高欢没死。
他就是欺负刘益守不可能出城跟自己单挑。
今日之狼狈,可谓是他出道以来第一次!也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麾下众将都是面面相觑,他们之前都感觉悬瓠也不过是依赖汝水的一座普通城池而已,它出名是因为所在的地方很紧要,而不是这座城本身很了不得。
如果刘益守在,一定会用尖酸刻薄的话与我对骂,绝对不吃嘴上的亏。你是没有见过那种伶牙俐齿,不知道那张能把活人说死的嘴巴有多厉害。
然后就将使者赶走了事。
高欢麾下众将士皆是如此高喊,让悬瓠城头的梁军恨得咬牙切齿。